屋头丛木撼苍烟,风卷飞花到枕边。
南寺有僧来问字,打门惊觉午窗眠。
屋头丛木撼苍烟,风卷飞花到枕边。
南寺有僧来问字,打门惊觉午窗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禅意的生活场景。首句“屋头丛木撼苍烟”,以动态的景象开篇,屋檐下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与远处的苍茫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次句“风卷飞花到枕边”,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引入室内,风带着花瓣轻轻拂过,仿佛是大自然的轻声细语,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第三句“南寺有僧来问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他可能是一位隐居的学者或僧人,与世无争,专注于学问或修行。南寺的僧人来访,带来了知识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这种偶然的相遇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思考。
最后一句“打门惊觉午窗眠”,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沉思或休息时被意外的访客打断的情景。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诗人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料被敲门声惊醒,这一瞬间的被打扰,既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知识和访客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体现了金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早闻凌云彩,谓在鸳鹭俦。
华发始相遇,沧江仍旅游。
策名忘苟进,澹虑轻所求。
常服远游诫,缅怀经世谋。
片帆背风渚,万里还湘洲。
别望荆云积,归心汉水流。
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
宿昔无机者,为君动离忧。
竹杖裁碧鲜,步林赏高直。
实心去内矫,全节无外饰。
行药聊自持,扶危资尔力。
初生在榛莽,孤秀岂封殖。
干雪不死枝,赠君期君识。
清溪路不遥,都尉每相招。
落日休戎马,秋风罢射雕。
朮花生野径,柏实满寒条。
永夜依山府,禅心共寂寥。
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
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
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
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
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
峰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
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