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
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业菊。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川上之欢逝,前修以自勖。
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
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业菊。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川上之欢逝,前修以自勖。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更迭、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开篇“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以“大火”和“白日”象征季节的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浮阳映翠林,回飙扇绿竹”描绘了夏日阳光照耀翠绿树林,微风轻拂绿竹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业菊”则展示了雨后清晨兰花沐浴雨露,菊花在露水的滋润下绽放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通过龙蛰伏于暖湿空气之中,天空高远万物肃穆的形象,表现了秋季的宁静与庄重。“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将人生比作在广阔大海中匆匆掠过的鸟,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川上之欢逝,前修以自勖”则是对过去的欢乐时光已逝去的感叹,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四季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短暂、变化无常的深沉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
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