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作禅庵,不卑亦不广。
地占官府雄,盘基才袤丈。
几席供燕閒,松筠助萧爽。
座有逍遥公,虚中息尘想。
结茅作禅庵,不卑亦不广。
地占官府雄,盘基才袤丈。
几席供燕閒,松筠助萧爽。
座有逍遥公,虚中息尘想。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禅院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空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
“结茅作禅庵,不卑亦不广”一句,表明这座禅庵用茅草建成,它既不显得低矮,也不追求开阔的空间。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中庸之道,即适度而不过分。
“地占官府雄,盘基才袤丈”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禅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建筑规模。这里的“地占官府雄”,指的是禅院选址在当初官府遗留下来的宏伟之地,而“盘基才袤丈”,则是说禅院的基础虽然不大,但却精心布局,给人一种精致而不失庄严的感觉。
“几席供燕閒,松筠助萧爽”两句,转向了禅院内的景象。“几席”暗示了一种简约的生活状态,而“供燕閒”,则是说这里是供养心灵、安逸休息的地方。紧接着,“松筠助萧爽”一句,则描绘出窗外松林在风中轻摇,带来清新的气息。
最后,“座有逍遥公,虚中息尘想”两句,直接点出了禅院内的修行者,他们或坐或卧,都是一副超然物外、心无杂念的样子。诗人通过“虚中息尘想”,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清净,不为世俗所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禅院内修行者的意境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冬寒夏暑,共春花秋月,年年无别。
唯有形容朝暮改,不觉催生促灭。
万劫昏迷,一时开悟,好把心休歇。
纤尘不挂,本来一点明彻。
闲对龟鹤松峰,林泉幽圃,自在开怀悦。
行满功圆朝上会,方显男儿英杰。
此理非深,玄机不远,未悟难分说。
人间谁解,暗中虚度年月。
物物心休,般般事已,进入退己从长。
无争上士,柔弱胜刚强。
坦荡逍遥度日,处清净、成就圆方。
怀修炼,亘初灵物,决要鼎中藏。
难忘唯是道,如饥似饭,如渴思浆。
似婴儿寻母,专一思量。
急救自家性命,调真息、不要忙忙。
常细细,绵绵来往,功到赴蓬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