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十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0)
注释
红炉:形容炉火炽热。
厄夏:酷暑。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用于驱暑。
悲秋凉:表达团扇在秋天给人带来的凄凉感。
来鸿:从南方飞来的鸿雁。
遵渚:沿着水边飞翔。
去燕:离开的燕子。
辞梁:离开屋梁,暗示季节变迁。
冰蚕:传说中的冷血生物,比喻身处严寒。
冻薮:寒冷的沼泽地。
火鼠:神话中的动物,能耐高温。
炎乡:炎热的地方。
曲士:见识浅陋的人。
漫谈:随意谈论。
道:大道,指宇宙真理或人生哲理。
夏虫:只在夏天出现的昆虫,象征见识有限。
霜:霜降,冬季的标志。
物化:万物的变化。
何时休:何时才会停止。
叹息:感慨。
此路长:人生的道路漫长。
翻译
红炉在夏日显得格外炽热,团扇却带来秋天的凉意。
南来的鸿雁已经飞过水边,北去的燕子也告别了屋梁。
冰蚕怀念寒冷的沼泽,火鼠却适应炎热的故乡。
浅陋的人随意谈论大道,夏天的虫子怎会知道冬天的霜雪?
万物变化何时才会停止,感叹人生的道路漫长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和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季节变迁和生命的感慨。"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描绘了夏日炽热难耐,而秋风又带来凉意的场景,暗示时光流转,人事无常。"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借飞鸟的迁徙,寓言人生离合,物换星移。"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进一步通过冰蚕和火鼠的生活习性,形象地展现出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暗指人世间的冷暖无常。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批评那些只知谈论抽象道理而不了解生活实际的人,同时也揭示出自然界的无知与局限。最后两句"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直抒胸臆,感叹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未知,充满了对生命无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深深叹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季节更替为线索,寓言人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三

别来初种小桃花,艳蕊今成满树霞。

辛苦远游成底事,半生赢得负韶华。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六十九

尘缘静尽觉神清,对月虚堂炼鹤形。

采得石楠花上露,研朱自点石台经。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五十一

欲铸钟期未买金,断丝寒縆案头琴。

虚堂月底弹清曲,别鹤离鸾自赏音。

(0)

奉寄文渊学士吴公

翰苑摛文沐宠多,又升近侍在銮坡。

谠言屡进分香日,直笔常濡太液波。

入相内廷称褚亮,荐贤当路说常何。

独怜落职东迁客,远道西风鬓欲皤。

(0)

奉酬四川戴佥宪文信见访

濯锦江波漾绣衣,邻翁走报入柴扉。

雨馀门巷青骢滑,花外旌幡白鸟蜚。

岂有雄文倾辈行,屡烦青眼顾寒微。

游仙梦觉惊题凤,倒著山公白接篱。

(0)

巫峡秋怀八首·其三

蒲帆十幅楚王洪,百折飞流一瞬东。

将雨峡光时隐映,小寒风气半清濛。

秋阴淡锁黄魔庙,夕影时明白帝宫。

寥落杜陵霜鬓客,旅怀应与此时同。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