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江山杳霭中,半千尊者驻灵踪。
知君万里飞归锡,已竖降旗立下风。
故国江山杳霭中,半千尊者驻灵踪。
知君万里飞归锡,已竖降旗立下风。
这首诗《送定上人归潼川》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僧侣归乡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深邃的情感。
首句“故国江山杳霭中”,以“故国”二字点明了归乡的主题,江山在雾气缭绕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暗示着归途的遥远与神秘。同时,“杳霭”一词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仿佛能听到山川间的回响,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离愁别绪。
次句“半千尊者驻灵踪”,将送别的对象比作“半千尊者”,既体现了对僧侣身份的尊敬,也暗示了其修行的高深。这里的“灵踪”不仅指僧人的足迹,更象征着其心灵的轨迹和修行的痕迹,表达了对僧侣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第三句“知君万里飞归锡”,“知君”二字直接点名了对僧侣的了解与关怀,表明送别者对其归途的关切之情。“万里飞归锡”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侣归乡的壮丽景象,仿佛他正乘风破浪,穿越万水千山,返回自己的道场,充满了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最后一句“已竖降旗立下风”,运用了军事上的比喻,将僧侣的归乡比作军队的胜利归来,旗帜竖立,威风凛凛。这里的“降旗”可能是指放下尘世的束缚,而“立下风”则意味着在新的起点上树立起新的精神旗帜,继续前行。整句话既表达了对僧侣归乡的热烈欢迎,也寓意着其在修行道路上的成就与荣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僧侣归乡时的深情厚谊与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禅意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上马萧萧襟袖凉,路穿禾黍绕宫墙。
半山残月露华冷,一岸野风莲萼香。
烟外驿楼红隐隐,渚边云树暗苍苍。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
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
段生藩魏国,展季救鲁民。
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
临组乍不緤,对圭宁肯分。
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
清尘竟谁嗣,明哲垂经纶。
委讲辍道论,改服康世屯。
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
早霞丽初日,清风消薄雾。
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
且望沿溯剧,暂有江山趣。
疾兔聊复起,爽地岂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