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以闲适的心态来到西丘寺,不仅领略了寺庙的幽雅,还亲近自然之美。
“舟船转云岛”一句,以动态的描写展示了水面上的轻舟在云雾缭绕的小岛间穿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紧接着,“楼阁出烟萝”则是对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交融之美的描绘,楼阁半掩于轻柔的云雾之中,显得既神秘又迷离。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两句,更是以静谧的笔触勾勒出寺庙周遭的宁静景象。道路隐匿在苍翠的松树之下,而寺门则紧邻着清澈见底的湖水,月光下的涟漪增加了一份静夜的诗意。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两句,以生动的情景描写了夜晚动物的活动。鱼儿在水中跳跃,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而远处传来了猿猴的鸣叫声,这些都显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观察与欣赏。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两句,则是对寺中风光的细腻描绘。红色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摆动,配合着绿意盎然的植物,这些生动的色彩和形态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两句,更是将寺庙内外的美景与宗教氛围融为一体。香花的芬芳与精致的罗绮相得益彰,而钟声中的梵音则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两句,诗人提及自己在此地停留的时间和对山水之美的频繁探访。年月流转,时间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则是无穷尽的。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两句,通过对一年中季节变换的提及,传达出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诗人对于这些自然界的循环显得既满足又淡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与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动物活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衡。
忻逢陶令约,一过远公居。
贝叶时犹诵,桦皮手自书。
江鸥分半席,林虎傍前除。
慧日亭亭住,慈云冉冉舒。
舌波诸海里,头雪五台馀。
热恼身何病,清凉性亦虚。
梦应通蠡泽,社尚结匡庐。
悟后求真我,浮生信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