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轻别庐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
影落人行半岩月,五更风露一山秋。
小年轻别庐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
影落人行半岩月,五更风露一山秋。
这首诗是王铚在宋代创作的,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绝句体。诗中运用了庐山和夜晚的静谧氛围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
"小年轻别庐山道",开篇即提出告诫,似乎是在劝说那些年轻人不要离开庐山这条道路。这里的“庐山”既可以是指实际存在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逸之所。
接着“林下微吟夜更幽”,诗人在林间低声吟诵,夜色更加深邃。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景,更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微吟"表明诗人的声音很轻,似乎是在与大自然对话,而不是为了让人听到。
第三句“影落人行半岩月”,这里的“影”可能是指树影或山影,它们落在行走的人身上,同时月光也照耀着半山,这里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空间的交错,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情境。
最后一句“五更风露一山秋”,"五更"通常指夜晚分为五个时段,这里应是指深夜。"风露"则表明夜间微凉中带有露水的清新,而“一山秋”则概括了整个山林在秋天的景象,似乎诗人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