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墨君十咏·其二藏岩》
《墨君十咏·其二藏岩》全文
宋 / 王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小年轻别庐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

影落人行半岩月,五更风露一山秋。

(0)
注释
小年轻:年轻的旅者。
别:告别。
庐山道:庐山之路。
林下:树林中。
微吟:轻声低吟。
夜更幽:夜晚更显幽深。
影落:影子落下。
人行:行人走过。
半岩月:半山腰的月亮。
五更:五更时分。
风露:清风露水。
一山秋:满山秋意。
翻译
年轻的旅者告别庐山之路
夜晚在树林中轻声低吟更显幽深
鉴赏

这首诗是王铚在宋代创作的,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绝句体。诗中运用了庐山和夜晚的静谧氛围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

"小年轻别庐山道",开篇即提出告诫,似乎是在劝说那些年轻人不要离开庐山这条道路。这里的“庐山”既可以是指实际存在的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逸之所。

接着“林下微吟夜更幽”,诗人在林间低声吟诵,夜色更加深邃。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景,更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微吟"表明诗人的声音很轻,似乎是在与大自然对话,而不是为了让人听到。

第三句“影落人行半岩月”,这里的“影”可能是指树影或山影,它们落在行走的人身上,同时月光也照耀着半山,这里既有时间的流逝,也有空间的交错,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情境。

最后一句“五更风露一山秋”,"五更"通常指夜晚分为五个时段,这里应是指深夜。"风露"则表明夜间微凉中带有露水的清新,而“一山秋”则概括了整个山林在秋天的景象,似乎诗人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作者介绍

王铚
朝代:宋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猜你喜欢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其十八

老马无鞍策,萧然一吏随。

仓皇投逆旅,惆怅立多时。

稍喜朋游集,都忘道路疲。

前村灯火夜,再宿本无期。

(0)

次汝学地官韵送民表还治望江二首·其一

缧绁孤身在,风尘两鬓馀。

福宁非塞马,殃已分池鱼。

载睹虞门辟,终沾汉网疏。

悲欢意不极,临别但踟蹰。

(0)

中秋三忆·其三时用

美酒登楼夜,芳秋折桂年。

馨香花自发,藻镜月虚圆。

出处贤人义,阴晴造化权。

世间无李白,谁与问青天。

(0)

桂轩

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细香萦驻屐,清影傍开门。

永夜幽人梦,清秋素女魂。

此时俱寂寞,醉醒各无言。

(0)

谢谢方石石镇纸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0)

问白髭

毛发有白黑,迟速亦有时。

我年四十强,谁遣白我髭。

谓予夙多病,或者烦忧思。

髭生本发类,我发胡未知。

人言白可拔,拔白将何为。

或言黑可返,借问返者谁。

髭乎苟能言,聊以解我颐。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