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谢方石石镇纸》。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方石镇纸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首句“风檐细楮飘如叶”,描绘了秋风中轻盈飘落的纸片,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内心的闲愁如同这随风飘散的纸片,纷繁复杂,难以排遣。接着,“恼乱闲愁千万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愁绪的繁复和难以摆脱。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诗人通过放置石镇纸于案头,使其成为稳定书写的工具,象征着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与秩序,将内心的浮躁转化为平静。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这里提到赠予石镇纸的人,称其为“方石翁”,并将其与石头相比,暗示赠物者的独特性格和品质,如同石头一般坚韧不屈。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诗人赞美石镇纸的质地坚硬,即使形状可以被改变,但内在的规则和原则却不会弯曲,表达了对坚持原则和真理的敬仰。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对方石翁赠予的棋盘,虽然形状为圆形,但这并非方石翁的本意,而是为了适应特定的需求。这引出了对内心与外在形式关系的思考,即内心的真实意图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外在的表现上。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诗人描述家中孩子对石镇纸的无知和随意取用,如同对待一场游戏,没有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孩子在石镇纸上随意涂画,忽视了其作为书写工具的价值,没有遵循正确的使用方式。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诗人借此提醒,学习和成长需要不断地磨砺和修正,避免偏颇和错误。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表达了对当前社会中缺乏坚定原则和立场的人的感慨,希望人们能够像石镇纸一样,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最后,“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诗人希望孩子能像宝石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诗人邀请孩子的兄长一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正直和原则,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和珍视像石镇纸这样的物品。
整首诗通过对一方石镇纸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个人修养、社会道德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人言双车轮,可以生四角。
人言方寸内,可以起五岳。
丈夫未得志,文采从驳荦。
往往见轗轲,行行自吟踔。
纵穷阿井胶,莫止黄河浊。
之子骐骥姿,望古振高躅。
六辔既如丝,千里岂云邈。
南来溟海上,为日不数数。
言寻朱明天,丹砂师抱朴。
著论等逍遥,儒墨供剽剥。
况复富于年,足用竟其学。
胜赏每登临,大雅相磨琢。
彼此互唱酬,古今屡扬搉。
如何欢会地,告别殊刺龊。
离舟系叶儿,归马歌皇驳。
犹馀柏叶酒,初度春王朔。
九州虽比邻,中心能不懪。
岭路雪岧峣,江涛时萦灂。
既抱连城珍,会待成风斫。
力田必有秋,至道不盈握。
勉矣树令名,天休日滋渥。
《次朱汉源留别韵送之归吴下》【明·陈恭尹】人言双车轮,可以生四角。人言方寸内,可以起五岳。丈夫未得志,文采从驳荦。往往见轗轲,行行自吟踔。纵穷阿井胶,莫止黄河浊。之子骐骥姿,望古振高躅。六辔既如丝,千里岂云邈。南来溟海上,为日不数数。言寻朱明天,丹砂师抱朴。著论等逍遥,儒墨供剽剥。况复富于年,足用竟其学。胜赏每登临,大雅相磨琢。彼此互唱酬,古今屡扬搉。如何欢会地,告别殊刺龊。离舟系叶儿,归马歌皇驳。犹馀柏叶酒,初度春王朔。九州虽比邻,中心能不懪。岭路雪岧峣,江涛时萦灂。既抱连城珍,会待成风斫。力田必有秋,至道不盈握。勉矣树令名,天休日滋渥。
https://shici.929r.com/shici/aXdyvIjD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