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宫还傍凤城跻,首路那堪问解携。
鸿雁暂于初地集,骊驹偏向忍林嘶。
苍茫岭树孤云断,迢递关城落日低。
南极朱鸢馀万里,不胜乡思晚凄凄。
丹宫还傍凤城跻,首路那堪问解携。
鸿雁暂于初地集,骊驹偏向忍林嘶。
苍茫岭树孤云断,迢递关城落日低。
南极朱鸢馀万里,不胜乡思晚凄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归途中与弟弟分别的情景,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首联“丹宫还傍凤城跻,首路那堪问解携”中,“丹宫”可能象征着皇宫或高官之居所,“凤城”则常指京城,这里表达了诗人从京城返回家乡的情境。“那堪问解携”,意为难以面对与弟弟分别的场景,流露出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
颔联“鸿雁暂于初地集,骊驹偏向忍林嘶”运用了鸿雁和骊驹(马)的意象,鸿雁南飞是自然现象,而骊驹嘶鸣则是离别时的哀伤。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自然行为来隐喻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弟弟离去的不舍和内心的悲痛。
颈联“苍茫岭树孤云断,迢递关城落日低”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孤独的画面。岭树与孤云、关城与落日的组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独而辽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尾联“南极朱鸢馀万里,不胜乡思晚凄凄”以“朱鸢”(红色的鸟,可能象征着希望或热情)比喻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即使在遥远的南方,心中的乡愁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排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离别时的哀愁。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早缘民事失茶官,解印重来十二年。
美恶一周还自复,始知东里解言天。
梓汉东西甲乙州,同时父子两诸侯。
〈正孺时出守梓州。
〉它年我作西归计,兄弟还能得此不。
酒压郫筒忆旧酤,花传丘老出新图。
〈汉州官酒,蜀中推第一。
赵昌画花,摸效丘文播,亦西川所无也。
〉此行真胜成都尹,直为房公百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