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不满,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宦游非吏隐"表明诗人并非官员,而是主动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心事好幽偏"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喜好,喜欢这种清净而又偏僻的生活。
"考室先依地"一句,说明诗人在选择隐居之处时,是根据自然环境来决定的,他首先会考虑房屋所依附的地形。"为农且用天"则表明他不仅仅是隐逸,还参与农业劳动,并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接下来的两句"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早晨在辋川砍伐树木,傍晚时分则在蓝水边浇灌农田。这两种活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态度。
最后一句"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当地老者共同享受春日美景,饮酒畅聊的情景。这里的“秦山老”可能是指居住在秦岭地区的一位长者,与诗人关系亲密,共同分享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年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秾。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定知花发是归期,不奈归心日日归。
风雪岂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飞。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昽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