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昽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昽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冬交接时节,于古寺中所感受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行者准备出发的场景,通过钟声与马嘶声相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动感的氛围。
第三、四句“曈昽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秋末转入冬季,天气多变以及温度逐渐下降的景象。
五、六句“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进一步强化了季节交替带来的自然环境变化,溪水因寒而凝固,野田则在清晨的霜露中燃烧,可能是为了农事或其他目的。
最后两句“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已逝、脚步不轻的感慨,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浮光”指的是岁月流转中的光阴,而“陟岵”则是攀登山路的艰辛,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旅途中的古寺所带来的宁静与思索,以及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亲情怀念的情感体验。
君子生多才,夫妇以文娱。
五经而六纬,博雅为大儒。
白鹄负其雌,五步一踟蹰。
终然为王事,琴瑟成离居。
初生黄口儿,君在潇湘湄。
再生一女子,君在河之涘。
荼苦妾自甘,孤茕谁为理。
蕙草一朝摧,临危泪如水。
白发秽光仪,年华亦已暮。
如彼兰蕙芳,离披向霜露。
子才逸卿云,复有鸾龙度。
慷慨泣明珠,光辉谁不顾。
吴越多知音,而今重词赋。
闻子父兄名,新知尽成故。
行矣路方长,时时望丘墓。
莫即学苏耽,仙成上烟雾。
平生好峤岳,所至栖丹丘。
太华虽言好,未若归罗浮。
冲虚有云构,葛公所绸缪。
喑虎守洞穴,碧鸡松际游。
石乳滴人寒,花气随风留。
仙璈奏池底,月明声可求。
发晞笼葱林,手弄芙蓉鸥。
日月还雰虹,元气郁不流。
研精在玄奥,吾且以销忧。
金风萧爽雨初收,玉镜东南渐上楼。
康乐赋时嗟既满,荆州闲日叹如流。
枰中白黑疑双鬓,琴里宫商缓百忧。
相约深杯还共醉,年年追赏穗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