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灵乌海底生,扶桑葱郁彩云升。
金鸡忽报龙楼晓,遥听朝阳孤凤鸣。
夜半灵乌海底生,扶桑葱郁彩云升。
金鸡忽报龙楼晓,遥听朝阳孤凤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夜半灵乌海底生”,以“灵乌”象征着非凡的生物或现象,暗示在深邃的夜晚,某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或奇迹正在孕育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扶桑葱郁彩云升”,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神木,此处借指初升的太阳,彩云则象征着绚烂的光芒与希望。这两句通过“灵乌”与“扶桑”的结合,以及“海底”与“天空”的对比,构建了一个从深沉到光明、从静谧到活跃的动态画面。
第三句“金鸡忽报龙楼晓”,“金鸡”在这里不仅指真实的金鸡,更可能寓指报晓的公鸡,它突然啼鸣,预示着天将破晓,龙楼则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这一句通过“金鸡”的啼叫,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转与新一天的开始,同时也暗含着权力与秩序的象征。
最后一句“遥听朝阳孤凤鸣”,“孤凤”常被用来形容孤独而高洁的个体,此处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或是某种超越世俗的存在。在朝阳的照耀下,孤凤的鸣叫显得格外悠扬而独特,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独立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从夜晚到黎明,从深沉到光明,从静谧到活跃,再到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旅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严城迫残腊,客星过我堂。
欲语欲不语,手持书一缄。
开缄见元式,疾读下数行。
何啻获珠贝,目过心不忘。
我迹乌足数,雁凫随稻梁。
吾子独何见,亹亹过推扬。
斯学若聚宝,宝积山自光。
斯学若浮海,海阔须舟航。
迟迟嗟抱璞,渺渺空望洋。
孰与登彼岸,孰与发其藏。
年驰力不逮,尔鬓忽已苍。
寄语当湖子,何时来我傍。
手掬桐江流,共漱千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