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曾未识荆州,多少明珠惜暗投。
画舫莫随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
扫除俗虑新茅笔,披过寒冬老布裘。
未了乾坤男子事,几宜担负几宜休。
斯文曾未识荆州,多少明珠惜暗投。
画舫莫随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
扫除俗虑新茅笔,披过寒冬老布裘。
未了乾坤男子事,几宜担负几宜休。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洞察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首联“斯文曾未识荆州,多少明珠惜暗投”运用比喻手法,将“荆州”象征为知识与文化的宝地,“明珠”比喻才华横溢之士,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在文化宝库中发光发热的人才的惋惜之情。颔联“画舫莫随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则以自然景象为喻,劝诫人们不应随波逐流,而应坚守自我,寻找适合自己的归宿,如同白云依恋青山一般。
颈联“扫除俗虑新茅笔,披过寒冬老布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励人们摆脱世俗的困扰,拿起新的笔墨,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同时,即使在严寒中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穿着老布裘的老者一样,依然能抵御生活的风霜。尾联“未了乾坤男子事,几宜担负几宜休”则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责任与选择的哲学问题:在广阔的天地间,作为男子汉,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何时该承担,何时又该放手?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社会角色与责任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才价值、个人追求、社会责任等多重主题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别君已七年,梦寐时相忆。
还家询戚旧,见君不可得。
怆怀展遗像,明明照颜色。
神骨森清寒,平生肖静默。
君本贞松枝,春晖荫孤植。
启楹能读书,肯构欲桢国。
棘闱三十年,未展垂天翼。
才闻贡成均,名场竟绝笔。
如君品与学,不寿人太息。
世态失庞古,柔嘉仰维则。
善训贻后人,一一皆谨饬。
庶几令范垂,奕世绍清德。
许身不二心,千古几男子。
谁道忠臣事,深闺乃能此。
生不读诗书,世不荣冠履。
独抱一寸愚,孑然行其是。
邱门名已入,身即非孙氏。
俯仰空所依,凭空岂得已。
且勉作孝妇,洗手承甘旨。
此志谁不怜,一家和于水。
同气合连枝,自尔成续似。
伟哉贞女心,守一慎其始。
名系义而存,两间赖人纪。
迂拙巧者嗤,世风嗟委靡。
我行遍四方,道乃在桑梓。
励尔晚节香,书彤有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