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闻雁声,老年闻雁声。
乡心无老少,何处最关情。
少年闻雁声,老年闻雁声。
乡心无老少,何处最关情。
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少年闻雁声,老年闻雁声”开篇,巧妙地将人生的两个阶段与雁声相连,引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切怀念。雁,作为候鸟,每年秋季南飞,春季北归,其迁徙的规律与人类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鸣。
“乡心无老少”,这句话道出了思乡之情不分年龄,无论是年少还是年长,心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都是深沉而真挚的。“何处最关情”,则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似乎在问世间何处能寻得最触动人心的思乡之痛?这不仅是对雁声引发的情感共鸣的追问,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种种情感体验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雁声为线索,串联起时间的流转和个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思乡之情始终如一的主题。谢榛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雁鸣,感受到那份跨越年龄界限的乡愁。
太白山人声价高,杰才敏思如涌涛。
水怪山精入驯扰,鱼龙攫立熊罴号。
剑佩玉阶三尺地,白首风尘还作吏。
阵前老将旧衙官,阶下诸儿还庙器。
丹成九返瞳微方,赤松辟谷游所将。
百药耆英最高寿,老泉父子尤文章。
江北江南一浮梗,半月东邻天借幸。
乞来骸骨竟何如,梦魂己过梨关岭。
鹝惜绶,鸾信影。孔雀爱金尾,鸳鸯重莺领。
在世安有秦西巴,狝麑杀孩予亦肯。
俛啄仰顾活须臾,虞罗得女女秃顶。
嘴衔鱼婢不得饫,何异海鹤遇吞竫。
不如清饥学蝉饮露,或饱土壤为蛙黾。
嗟哉象以齿焚千斤躯,拳身得托为女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