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悔曾九章·其九》
《悔曾九章·其九》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泥沙何怨玉何恩,种遍将离与合昏。

露草原非蝴蝶窟,风花多是杜鹃魂。

退红满箧留衫色,凄碧凝壶剩唾痕。

几见沈香无断火,双烟常袅博山温。

(0)
鉴赏

这首诗《悔曾九章(其九)》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感慨。

首联“泥沙何怨玉何恩,种遍将离与合昏”以泥沙与美玉对比,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迁无常的感慨。泥沙与玉,一平凡一珍贵,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命运与价值,却在时间的流转中难以避免地分离与重聚,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颔联“露草原非蝴蝶窟,风花多是杜鹃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情感的关联。露原并非蝴蝶栖息之所,却因蝴蝶的飞舞而显得生机勃勃;风中的花朵,似乎都蕴含着杜鹃哀伤的魂魄,借以表达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与哀愁。这两句诗以自然现象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情感深沉的思考。

颈联“退红满箧留衫色,凄碧凝壶剩唾痕”则转向对个人经历的回忆。退红的颜色,象征着衣物褪色后的痕迹,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记忆的消散;凄碧的壶中,残留着的唾痕,可能是诗人曾经的泪水或思绪的凝结,寓意着情感的深刻与难以忘怀。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几见沈香无断火,双烟常袅博山温”以沈香与博山炉为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与渴望。沈香虽燃尽,但其香气不绝如缕,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情感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依然温暖人心;博山炉中双烟袅袅,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再现,也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这两句诗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赠张彪秀才

昔年曾握手,今日喜重逢。

樽酒论交旧,篇诗入兴浓。

长途淹骏骥,稚子识人龙。

待聘吾儒事,斯文岂遂穷。

(0)

为母舅谢东园公题良平芝山八景·其三后山华盖谢氏居场后岭

岭峤多佳丽,天皇拥绣屏。

露珠沾叶润,翠盖倚天擎。

风入涛声閧,云连树色暝。

古称仁寿里,千岁产松苓。

(0)

灵川夜坐写怀

寂寂幽窗忍独醒,疏灯残月两微明。

子规枝上啼初彻,蝴蝶丛中梦未成。

蓬鬓不愁朝镜改,浊醪偏爱晚杯清。

何时净扫苍崖石,坐对南山接凤城。

(0)

濒行和答岑方伯彭郡守二年丈暨赵副宪何中丞诸老先生·其一

拜命归来念念长,蹁跹毛发已成苍。

风流未说班前辈,清白难忘扁旧堂。

紫阁千年犹借泽,朱弦三叹且留腔。

何时微雨初醒后,共对閒庭夜合香。

(0)

东昌夜泊有感

垂杨袅袅岸悠悠,崇武城边春事幽。

卷幔忽看天在水,怀人翻觉夜成秋。

帝车欲指飞龙殿,卿月空悬彩凤楼。

闻道相如能献纳,汉廷谁肯愧公侯。

(0)

朝纪再和奉答二首·其一

渺渺浮云遮远峰,曲肱聊憩小芙蓉。

于今我岂非黄骑,自古谁真是赤松。

柳径日听莺唤侣,苔矶时觅鹤行踪。

雨馀有约君来否,苍玉林中看箨龙。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