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何怨玉何恩,种遍将离与合昏。
露草原非蝴蝶窟,风花多是杜鹃魂。
退红满箧留衫色,凄碧凝壶剩唾痕。
几见沈香无断火,双烟常袅博山温。
泥沙何怨玉何恩,种遍将离与合昏。
露草原非蝴蝶窟,风花多是杜鹃魂。
退红满箧留衫色,凄碧凝壶剩唾痕。
几见沈香无断火,双烟常袅博山温。
这首诗《悔曾九章(其九)》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感慨。
首联“泥沙何怨玉何恩,种遍将离与合昏”以泥沙与美玉对比,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迁无常的感慨。泥沙与玉,一平凡一珍贵,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命运与价值,却在时间的流转中难以避免地分离与重聚,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颔联“露草原非蝴蝶窟,风花多是杜鹃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情感的关联。露原并非蝴蝶栖息之所,却因蝴蝶的飞舞而显得生机勃勃;风中的花朵,似乎都蕴含着杜鹃哀伤的魂魄,借以表达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与哀愁。这两句诗以自然现象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情感深沉的思考。
颈联“退红满箧留衫色,凄碧凝壶剩唾痕”则转向对个人经历的回忆。退红的颜色,象征着衣物褪色后的痕迹,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记忆的消散;凄碧的壶中,残留着的唾痕,可能是诗人曾经的泪水或思绪的凝结,寓意着情感的深刻与难以忘怀。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不舍。
尾联“几见沈香无断火,双烟常袅博山温”以沈香与博山炉为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与渴望。沈香虽燃尽,但其香气不绝如缕,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情感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依然温暖人心;博山炉中双烟袅袅,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再现,也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寄托。这两句诗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