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峤多佳丽,天皇拥绣屏。
露珠沾叶润,翠盖倚天擎。
风入涛声閧,云连树色暝。
古称仁寿里,千岁产松苓。
岭峤多佳丽,天皇拥绣屏。
露珠沾叶润,翠盖倚天擎。
风入涛声閧,云连树色暝。
古称仁寿里,千岁产松苓。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的壮丽景色,以“后山华盖”为主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融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岭、露珠、翠叶、云雾等自然元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象。
首句“岭峤多佳丽”,开门见山地赞美了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为全诗定下了一种赞叹和欣赏的基调。接下来,“天皇拥绣屏”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岭比作绣屏,形象地描绘出山峦起伏、色彩斑斓的景象,仿佛是天帝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
“露珠沾叶润,翠盖倚天擎”两句,进一步聚焦于山间的细节,露珠在绿叶上闪烁,不仅增添了生机,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生命力。而“翠盖倚天擎”则描绘了树木高耸入云的形象,既表现了山势的雄伟,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风入涛声閧,云连树色暝”两句,则通过风声和云雾的变化,展现了山中天气的多变与神秘。风声涛动,云雾缭绕,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最后,“古称仁寿里,千岁产松苓”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相结合,提到了“仁寿里”的典故,暗示了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祥瑞与长寿的气息,同时点出了“松苓”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岭南山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
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祈连。
陆离横宝剑,出没骛征旃。
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争先。
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龙城含宿雾,瀚海接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
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紫府先生旧同学,腰垂彤管贮灵药。
耻论方士小还丹,好饮仙人太玄酪。
芙蓉山顶玉池西,一室平临万仞溪。
昼洒瑶台五云湿,夜行金烛七星齐。
回身暂下青冥里,方外相寻有知己。
卖鲊市中何许人,钓鱼坐上谁家子。
青青百草云台春,烟驾霓衣白角巾。
露叶独归仙掌去,回风片雨谢时人。
朱雀航南绕香陌,谢郎东墅连春碧。
鸠眠高柳日方融,绮榭飘飖紫庭客。
文楸方罫花参差,心阵未成星满池。
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持颐。
对局含情见千里,都城已得长蛇尾。
江南王气系疏襟,未许苻坚过淮水。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脩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乾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拿。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千里春风正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