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堂庑草,托根近华楹。
膏露既濯芳,惠风荡扬馨。
匪蒙阳和力,孰使微物荣。
中天驶景流,青节坐易盈。
但忧德泽违,岂惜憔悴并。
愿言相蔓结,嗟彼春逝程。
寸心虽难报,拔去当复生。
靡靡堂庑草,托根近华楹。
膏露既濯芳,惠风荡扬馨。
匪蒙阳和力,孰使微物荣。
中天驶景流,青节坐易盈。
但忧德泽违,岂惜憔悴并。
愿言相蔓结,嗟彼春逝程。
寸心虽难报,拔去当复生。
这首诗描绘了春草堂内草木生长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木在阳光、露水与和风的滋养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着。诗中运用了“靡靡”、“膏露”、“惠风”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滋润,以及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状态。
“匪蒙阳和力,孰使微物荣”,这两句表达了万物生长离不开自然界的恩赐,强调了阳光、雨水、和风等自然因素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即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中天驶景流,青节坐易盈”,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日月如梭,草木的生长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顶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但忧德泽违,岂惜憔悴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自我修养,体现了高尚的人格追求。
“愿言相蔓结,嗟彼春逝程”,诗人希望与他人共同成长,分享成长的喜悦,同时也感叹春天的短暂,寓意人生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应当珍惜。
“寸心虽难报,拔去当复生”,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即使自己的努力难以回报大自然的恩赐,但仍然愿意继续成长,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草堂内草木的生长景象,寓含了对自然、生命、时间、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二楼高,隐约轻云,全遮玉容。
正帘衣半卷,斜支雪藕,香罗一握,乍敛春葱。
肤薄微揎,节圆渐露,独倚霞腮想像中。
凉侵处,有退红衫袖,浅护西风。欠伸在画屏东。
见背后凝酥两欲融。
更朱绳力怯,秋千齐挽,彩丝痕紧,端午深笼。
对脉慵抬,伤心小扼,笑学簪花运未工。
新来瘦,问那人知不,跳脱旋松。
向笼葱摘取,问虫篆、是谁书。
似蠹绣丹经,鱼餐绿子,巧出仙馀。麻姑。
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
更缀阴阳小押,辟邪留在冲虚。研朱。箨陨亦沾濡。
掩映雪消初。笑带鱼与露,腻香春粉,总赠芳姝。
林于。洞庭万树,奈斑斑、只有泪如珠。
那得双钩片片,惊鸾迹遍萧疏。
桃叶蠲愁,柳枝销恨,不须萱树兰房。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
椰中更有同心物,尽纤手,日日持浆。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先绣琴囊。
怜惜小小娥光,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
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
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
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
红云飞一朵,鸾鹤下、叩真妃。
是江夏无双,吴公第一,两好门楣。
相逢瑶台擘脯,说蓬莱、清浅事依稀。
兴庆池头命妇,鹿门山下贤妻。恰依然椎髻牛衣。
四十九年非。趁苕霅霜红,洞庭水碧,茶崦渔扉。
回头莫论旧事,记满湖、灯火醉翁归。
坐上麻姑天姥,膝前谢瀹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