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高,隐约轻云,全遮玉容。
正帘衣半卷,斜支雪藕,香罗一握,乍敛春葱。
肤薄微揎,节圆渐露,独倚霞腮想像中。
凉侵处,有退红衫袖,浅护西风。欠伸在画屏东。
见背后凝酥两欲融。
更朱绳力怯,秋千齐挽,彩丝痕紧,端午深笼。
对脉慵抬,伤心小扼,笑学簪花运未工。
新来瘦,问那人知不,跳脱旋松。
十二楼高,隐约轻云,全遮玉容。
正帘衣半卷,斜支雪藕,香罗一握,乍敛春葱。
肤薄微揎,节圆渐露,独倚霞腮想像中。
凉侵处,有退红衫袖,浅护西风。欠伸在画屏东。
见背后凝酥两欲融。
更朱绳力怯,秋千齐挽,彩丝痕紧,端午深笼。
对脉慵抬,伤心小扼,笑学簪花运未工。
新来瘦,问那人知不,跳脱旋松。
这首《沁园春·腕》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女子手部形象。词中以“十二楼高,隐约轻云”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高雅的氛围,仿佛女子的手如同轻云般飘渺,又似楼阁般高雅,引人遐想。
接着,“正帘衣半卷,斜支雪藕,香罗一握,乍敛春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手部的美丽与柔嫩,将手指比作雪藕,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此处不仅展现了女子手部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纯洁与高雅。
“肤薄微揎,节圆渐露,独倚霞腮想像中”,进一步刻画了女子手部肌肤的细腻与线条的流畅,仿佛霞光映照下的脸颊,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女子的手,也巧妙地将手与脸联系起来,暗示了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凉侵处,有退红衫袖,浅护西风”,通过环境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女子的手在凉意中微微颤抖,仿佛是被西风吹拂,袖口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真实。
“欠伸在画屏东,见背后凝酥两欲融”,描绘了女子在画屏之后的慵懒姿态,手背上的皮肤如同凝固的酥油,即将融化,展现出一种慵懒而又迷人的风情。
“更朱绳力怯,秋千齐挽,彩丝痕紧,端午深笼”,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如秋千、端午节的习俗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女子的活泼与灵动。
“对脉慵抬,伤心小扼,笑学簪花运未工”,描绘了女子在面对事物时的微妙情感,既有慵懒的神情,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运气。
“新来瘦,问那人知不,跳脱旋松”,最后以女子的体态变化和对未知的期待结束,表达了她对爱情或生活的某种期待与不确定感,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女子手部的美丽与柔情,也蕴含了对生活、情感的细腻感受,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佳作。
百舌关关麦垄青,远山迎马翠如屏。
禁中已诵相如赋,江外犹看使者星。
衣拂茶烟寻水寺,枕攲梅雨泊沙汀。
归期莫过中秋节,侍宴甘泉月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