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翟使君挽歌·其二》
《翟使君挽歌·其二》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0)
注释
国史:国家历史。
勋伐:功绩与战功。
州民:州里的居民。
颂乐康:歌颂安宁和富饶。
岂唯:不仅仅。
存:保存。
柏椁:柏木棺材。
桐乡:家乡。
黄壤:黄土。
千年恨:千年的遗憾。
青山:青山。
六里长:六里的长度。
空馀:只剩下。
铃阁:铃阁(可能指墓园或纪念建筑)。
寂寞:寂寞的。
菊花香:菊花的香气。
翻译
国家的历史记载着功绩与战功,州民歌颂着生活的安宁和富饶。
不仅仅是为死者保存柏木棺材,也应该埋葬在他们熟悉的桐乡土地。
黄土下埋藏着千年的遗憾,青山见证了六里的哀伤。
只剩下铃阁边的空地,只有寂寞的菊花香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宋朝创作的《翟使君挽歌(其二)》。从这短短四句来看,王禹偁借此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英雄末路的感慨。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番盛世景象。"勋伐"指的是记录功绩的历史书写,而"州民颂乐康"则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形,共同构筑出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画卷。

然而,从第三句"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开始,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柏椁"指的是古人常用的棺材材料,而"桐乡"则是一处地名。王禹偁通过这两者结合,暗示了历史人物或英雄身后的葬礼,反映出诗人对逝去英雄事迹的追思。

最后两句"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则更深入地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情境。"黄壤"指的是古代的黄河边,而"千年恨"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悲剧命运的无尽叹息。"青山六里长"则描绘了一幅辽阔幽深的山野景象,"空馀铃阁畔"和"寂寞菊花香"更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哀愁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禹偁精湛的笔法,更反映出了他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小师清瑞请赞

萎萎蕤蕤,自把不定,人多不悦。

一味从空架空,知他有何所说。

养子缘,迷子诀,六月炎炎飘瑞雪。

(0)

大慧宏智二禅师揖让图赞

载色载笑,和气津津。半前落后,超轶绝尘。

瘴面忽泽兮疾雷将奋,犀颅茁霜兮枯木生春。

腹背受敌,百万买邻。相见易得好,共事难为人。

(0)

观上林垍器

作灶长如丘,取土深于堑。

踏轮飞为模,覆灰色乃绀。

力疲手足病,欲憩不敢暂。

发窑火以坚,百裁一二占。

里中售高贾,斗合渐收敛。

持归示北人,难得曾罔念。

贱用或弃朴,争乞宁有厌。

鄙事圣犹能,今予乃亲觇。

(0)

柳梢青.离别

香肩轻拍。尊前忍听,一声将息。

昨夜浓欢,今朝别酒,明日行客。

后回来则须来,便去也、如何去得。

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0)

奉酬洪景伯

屏居常恨造门疏,觌面真如得异书。

昔年丹笔勘阁本,此日海邦题坐舆。

幸接好音闻正始,岂惟妙句突黄初。

道山学士来车骑,还使林僧识佩鱼。

(0)

解连环.岳园牡丹

妒花风恶。吹青阴涨却,乱红池阁。

驻媚景、别有仙葩,遍琼甃小台,翠油疏箔。

旧日天香,记曾绕、玉奴弦萦。

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天津霁虹如昨。

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

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

万叠花愁,正困倚、钩阑斜角。

待携尊、醉歌醉舞,劝花自乐。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