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蕉南窗下,竦立如奚奴。
流离三岁馀,百遇无一舒。
小园忆京华,半亩颇自娱。
铜驼已荆棘,敢复期还珠。
自我窜山谷,补被弃琴书。
农夫丧其耒,泛若秋塘凫。
踵门受一廛,捆屦乃寡徒。
但恃舌能耕,略有砚可畬。
失居受以旅,于斯见盈虚。
南中当早春,膏润滋畦蔬。
司农劝东作,青纮躬秉锄。
我无郭外田,差免吏卒呼。
时难惭苟全,局促辕间驹。
洗心听夜雨,梦觉思江湖。
种蕉南窗下,竦立如奚奴。
流离三岁馀,百遇无一舒。
小园忆京华,半亩颇自娱。
铜驼已荆棘,敢复期还珠。
自我窜山谷,补被弃琴书。
农夫丧其耒,泛若秋塘凫。
踵门受一廛,捆屦乃寡徒。
但恃舌能耕,略有砚可畬。
失居受以旅,于斯见盈虚。
南中当早春,膏润滋畦蔬。
司农劝东作,青纮躬秉锄。
我无郭外田,差免吏卒呼。
时难惭苟全,局促辕间驹。
洗心听夜雨,梦觉思江湖。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种蕉》是王易所作,诗人通过种蕉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寓言了自己的人生境遇。首句“种蕉南窗下,竦立如奚奴”描绘了蕉树在南窗下的孤寂生长,比喻自己身处困境但仍坚韧不屈。接下来,“流离三岁馀,百遇无一舒”表达了诗人历经艰辛,屡遭挫折的感慨。
“小园忆京华,半亩颇自娱”则流露出对往昔京城生活的怀念,以及在简陋环境中自得其乐的心态。“铜驼已荆棘,敢复期还珠”暗指国事衰败,个人无力回天,只能期待未来有所改变。“自我窜山谷,补被弃琴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被迫远离尘世,以耕读为伴的生活。
“农夫丧其耒,泛若秋塘凫”运用比喻,形容自己如同失去农具的农夫,漂泊不定。“踵门受一廛,捆屦乃寡徒”描述了生活的艰难,仅凭口舌谋生,身边人稀少。“但恃舌能耕,略有砚可畬”强调了诗人以知识为田,坚守内心。
“失居受以旅,于斯见盈虚”表达了对生活起落的深刻理解,即使流离失所,也认识到人生的起伏。“南中当早春,膏润滋畦蔬”描绘了南方早春的生机,暗示着希望的萌芽。“司农劝东作,青纮躬秉锄”借农事活动寄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无郭外田,差免吏卒呼”庆幸自己无需面对官场烦扰,而“时难惭苟全,局促辕间驹”又流露出在乱世中尽力保全自己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