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蠲愁,柳枝销恨,不须萱树兰房。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
椰中更有同心物,尽纤手,日日持浆。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先绣琴囊。
怜惜小小娥光,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
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
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
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
桃叶蠲愁,柳枝销恨,不须萱树兰房。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
椰中更有同心物,尽纤手,日日持浆。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先绣琴囊。
怜惜小小娥光,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
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
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
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通过桃叶、柳枝、萱树、兰房、桐、蕉、椰、同心物、玉指、狄布、琴囊、小娥、顾兔、五岳、三湘、青丝角髻、巾粉、山、丹床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画面。
首先,“桃叶蠲愁,柳枝销恨”,诗人以桃叶和柳枝象征着消除忧愁与化解怨恨的力量,暗示了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解脱。接着,“不须萱树兰房”,则表达了无需借助外在环境来寻求慰藉,强调了内心的自我疗愈能力。
“正桐初乳子,蕉早甜娘”两句,以桐树的幼子和早熟的香蕉比喻新生与甜蜜,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而“椰中更有同心物,尽纤手,日日持浆”则以椰子中的果实作为象征,表达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与日常的关怀。
“休穿玉指,未缝狄布,先绣琴囊”则通过避免伤害与提前准备,暗示了对情感关系的呵护与精心维护。接下来,“怜惜小小娥光,且缓教顾兔,在月中央”则以月亮为背景,描绘了温柔与耐心的教导,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后,“但眉描五岳,衣渲三湘。青丝角髻捐巾粉,待入山、同扫丹床。休师素女,令伊情好,长似探汤”则以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为依托,表达了对情感的深沉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情感世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黏唇。
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
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海槎闲暇阆风轻,不是安流不肯行。
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
渔筹已合光儒梦,尧印何妨且治兵。
会将两都收复后,右图仪表左题名。
入蜀归吴三首诗,藏于笥箧重于师。
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
景物也知输健笔,时情谁不许高枝。
明年二月春风里,江岛闲人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