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章绾绶墨华明,百里堪言作宰荣。
江出新安流过县,山从建德绕为城。
烹鱼比政苛应免,带犊喻人化自行。
兴革初然民吏笑,汉庭终说子康名。
铜章绾绶墨华明,百里堪言作宰荣。
江出新安流过县,山从建德绕为城。
烹鱼比政苛应免,带犊喻人化自行。
兴革初然民吏笑,汉庭终说子康名。
此诗《送洪克晦尹淳安》是明代文学家王慎中所作,通过描绘淳安县的自然风光与地方治理,展现了洪克晦作为县令的政绩与风范。
首联“铜章绾绶墨华明,百里堪言作宰荣”以“铜章”和“绶”象征洪克晦的官职与荣耀,点明其作为县令的尊贵身份,同时“百里”一词则暗示了淳安县的广阔地域,预示着洪克晦将在此施展才华。
颔联“江出新安流过县,山从建德绕为城”描绘了淳安县的地理环境,新安江蜿蜒流经县境,群山环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既展示了淳安县的自然风貌,也寓意着洪克晦将在此地留下深刻的治理印记。
颈联“烹鱼比政苛应免,带犊喻人化自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通过“烹鱼”与“带犊”的故事,表达了洪克晦在治理上注重教化而非严苛,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百姓自发地接受并实践良好的行为规范。
尾联“兴革初然民吏笑,汉庭终说子康名”则进一步赞扬了洪克晦的政绩,指出他的改革与创新之举虽然起初可能受到质疑与嘲笑,但最终将被历史铭记,如同西汉时期汉宣帝称赞的贤明之君子康一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名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淳安县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洪克晦治理理念与政绩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地方官员治理能力与道德品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寄托了对洪克晦未来在淳安施政的美好祝愿。
玉肌翠袖,较似酴醾瘦。几度熏醒夜窗酒。
问炎洲何事,得许清凉,尘不到,一段冰壶剪就。
晚来庭户悄,暗数流光,细拾芳英黯回首。
念日暮江东,偏为魂销,人易老、幽韵清标似旧。
正簟纹如水帐如烟,更奈向,月明露浓时候。
叹刘郎、那回轻别,霏霏三落红雨。
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
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新花旧主。
记刻羽流商,裁红剪翠,山径日将暮。
空枝上,时有幽禽对语。声声如问来否。
人生行乐须闻健,衰老念谁免此。吾所与。
在溪上深深,锦绣千花坞。何时定去。
但对酒思君,呼儿为我,频唱小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