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笼葱摘取,问虫篆、是谁书。
似蠹绣丹经,鱼餐绿子,巧出仙馀。麻姑。
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
更缀阴阳小押,辟邪留在冲虚。研朱。箨陨亦沾濡。
掩映雪消初。笑带鱼与露,腻香春粉,总赠芳姝。
林于。洞庭万树,奈斑斑、只有泪如珠。
那得双钩片片,惊鸾迹遍萧疏。
向笼葱摘取,问虫篆、是谁书。
似蠹绣丹经,鱼餐绿子,巧出仙馀。麻姑。
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
更缀阴阳小押,辟邪留在冲虚。研朱。箨陨亦沾濡。
掩映雪消初。笑带鱼与露,腻香春粉,总赠芳姝。
林于。洞庭万树,奈斑斑、只有泪如珠。
那得双钩片片,惊鸾迹遍萧疏。
这首《木兰花慢·竹业符》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竹为题,巧妙地融入了道家文化与自然之美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词中“向笼葱摘取,问虫篆、是谁书”开篇即以竹叶上的虫篆字引人入胜,仿佛在探索竹叶上隐藏的文字秘密,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下来,“似蠹绣丹经,鱼餐绿子,巧出仙馀”,通过类比,将竹叶上的纹理比作丹经和鱼餐,暗示着竹叶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麻姑。戏将凤爪,印龙纹、一晕一河图。”这里引用了神话中的麻姑故事,以麻姑戏弄凤爪印下龙纹,象征着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同时,“一晕一河图”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更缀阴阳小押,辟邪留在冲虚。”通过阴阳符号的点缀,以及辟邪的元素,展现了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研朱。箨陨亦沾濡。”则描绘了竹笋落下时的景象,与竹叶上的朱红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最后,“笑带鱼与露,腻香春粉,总赠芳姝。”以鱼儿和露水的轻盈,比喻春日的细腻与美好,将自然界的生机与女性的柔美相结合,传递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情感。
“林于。洞庭万树,奈斑斑、只有泪如珠。”这一句转而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尽管竹林繁茂,却也难免岁月的痕迹,如同泪水般斑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那得双钩片片,惊鸾迹遍萧疏。”以双钩片片的竹叶和惊鸾的足迹,描绘出一幅空旷而寂寥的画面,暗示着自然界的寂静与深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木兰花慢·竹业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竹叶之美与自然之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宇宙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西峡门东晚潮上,涛头驾风高数丈。
绝江艇子更扬帆,风水相吞两岸壮。
中流荡潏思虑深,欲济未竟愁夕阴。
贾客胡商数航海,忍死射利诚何心。
不如遵陆困舆皂,九折羊肠复相恼。
下临湍濑千仞渊,胥靡轻生履危道。
我曹过计常私忧,垂堂之戒宁自尤。
经营一饱亦细事,世乱畏涂归罢休。
少年新进真儿剧,浪喜功名不量力。
杀身无补误朝廷,天下英雄古难得。
炎热不可触,报谒当及时。
登车汗如洗,黾勉将何之。
城隅行诘屈,路转沿江湄。
仰看山列黛,俯瞰水沦漪。
心宽天地大,思远云雾披。
犹如尘土中,忽见元紫芝。
暑气眇何许,清凉今在兹。
客子且休辔,与汝同此嬉。
人生贵自适,奔走亦奚为。
剑峰重叠抱巴天,从昔奸雄窃慨然。
白腹黄牛馀谶歇,汉家寻用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