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别后远悠悠,寥落他乡土一抔。
野水寒禽空对客,夕阳红树更关愁。
手披荒草孤坟在,泪洒残梅一笛秋。
淮海十年多少恨,几人归葬故山头。
音容别后远悠悠,寥落他乡土一抔。
野水寒禽空对客,夕阳红树更关愁。
手披荒草孤坟在,泪洒残梅一笛秋。
淮海十年多少恨,几人归葬故山头。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经冯氏先茔》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思。首句“音容别后远悠悠”,通过“音容”描绘逝者生前的形象,以“远悠悠”传达出时空相隔的遥远和思念之情。接着,“寥落他乡土一抔”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暗示了亲人离世后的孤独与寂寥。
“野水寒禽空对客,夕阳红树更关愁”两句,通过“野水”、“寒禽”、“夕阳”、“红树”的意象,营造出凄清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诗人独自面对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心生哀伤。
“手披荒草孤坟在,泪洒残梅一笛秋”描绘了诗人亲自凭吊的场景,荒草、孤坟、残梅和秋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感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悼。
最后,“淮海十年多少恨,几人归葬故山头”总结全诗,诗人感慨岁月流转,淮海十年间积累了无数的哀痛,而能够回归故土安息的人又有多少呢?这句诗饱含了诗人对亡者的深深哀思以及对人生的无常之感。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深刻理解。
行行与君别,路在雁门西。
秋色见边草,军声闻戍鼙。
酣歌击宝剑,跃马上金堤。
归去咸阳里,平生志不迷。
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
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
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
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
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
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
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
吾亦聊自得,行禅荷轻策。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
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
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