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问道宜兴二首·其一》
《问道宜兴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岳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买田阳羡说东坡,想见溪山胜槩多。

曾是中营誇绣帽,尚传遗庙锁雕戈。

斩蛟义槩人犹记,化蝠仙踪事易讹。

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

(0)
注释
阳羡:地名,在今江苏宜兴一带,与苏轼有关。
东坡:指苏轼,因其在黄州贬谪期间有《东坡集》。
中营:古代军队中的中军指挥官。
绣帽:古代高级官员的装饰,象征地位和荣耀。
遗庙:指纪念某人的庙宇。
雕戈:雕刻装饰的兵器,象征英雄的事迹。
斩蛟:古代神话中苏轼的英勇行为,可能指除妖或治水。
化蝠: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变化,可能是苏轼的仙化形象。
问津:询问路径,比喻寻求历史或知识。
访古:探访古老的文化和遗迹。
古灵:指古人的精神或智慧。
摩挲:抚摸,这里指亲自感受或研究古迹。
翻译
在阳羡买田,人们常提起东坡的故事,想象那里的山水景色一定非常优美。
他曾以中军将领的身份,佩戴华丽的绣帽,如今他的遗迹庙宇还保存着锁住兵器的雕像,象征着他的英勇事迹。
人们至今仍记得他斩蛟的侠义行为,但他化身为蝙蝠的传说却容易被误传。
我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首先要探访古老的遗迹,尝试去触摸那些古人的题字和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所作的《问道宜兴二首(其一)》。诗人以苏东坡买田阳羡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宜兴山水的向往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兴趣。"买田阳羡说东坡"一句,点出苏东坡的文人风流与宜兴之地的渊源。接下来的"想见溪山胜槩多",描绘了宜兴山水之美,暗示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曾是中营誇绣帽",提及古代的军事荣耀,可能是指宜兴曾有辉煌的历史,如绣帽般的军功。"尚传遗庙锁雕戈"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遗迹和历史传承,透露出一种庄重与神秘感。

"斩蛟义槩人犹记",通过"斩蛟"的典故,赞美了当地人民的英勇事迹,这些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怀念。"化蝠仙踪事易讹"则暗示着关于仙人的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所变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亲自探寻宜兴古迹的愿望,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感受和理解这里的深厚历史文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宜兴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探索精神。

作者介绍
岳珂

岳珂
朝代:宋   字:肃之   号:亦斋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生辰:公元1183~公元1243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猜你喜欢

壬辰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斗酒双柑逸兴多,春风惯听鸟声和。

自嗤叶令飞凫后,只有门前雀可罗。

(0)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二十

屈指何人先琢句,算来惟有施肩吾。

黑皮年少红毛种,那见燃犀照采珠。

(0)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其一

澎湖闻说似蓬壶,排列山峦入画图。

帆到未教风引去,神仙只是太清癯。

(0)

咏物二十四首

肉角双双出蜗舍,壳纹细细似沈香。

回环文理浑如木,性比蛼蚝分外凉。

(0)

勘灾·其三

一片平芜满目荒,雨馀及早种高粱。

村无榕树连阴碧,路见蒲英几朵黄。

花屿前头难寄碇,竹篙湾里好归航。

北埼渺渺尤横绝,铁皮沙遮吉贝乡。

(0)

勘灾·其二

白浪掀天万丈飞,夕阳闪闪动渔矶。

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

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

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