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平芜满目荒,雨馀及早种高粱。
村无榕树连阴碧,路见蒲英几朵黄。
花屿前头难寄碇,竹篙湾里好归航。
北埼渺渺尤横绝,铁皮沙遮吉贝乡。
一片平芜满目荒,雨馀及早种高粱。
村无榕树连阴碧,路见蒲英几朵黄。
花屿前头难寄碇,竹篙湾里好归航。
北埼渺渺尤横绝,铁皮沙遮吉贝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首句“一片平芜满目荒”,开篇即点明了土地的荒芜,但紧接着的“雨馀及早种高粱”则透露出农人在雨后抓紧时间播种的忙碌与希望。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村无榕树连阴碧,路见蒲英几朵黄。”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景色,没有繁茂的榕树,只有碧绿的草地,而路边的蒲公英则在雨后绽放出几朵黄色的小花,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这种对比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单调,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花屿前头难寄碇,竹篙湾里好归航。”这两句转而描述了水边的景象,花屿前难以停泊船只,而竹篙湾则适合归航,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特点,也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北埼渺渺尤横绝,铁皮沙遮吉贝乡。”这两句将视野拉远,描绘了一个更为辽阔的场景,北岸遥远而孤绝,铁皮沙覆盖着吉贝乡,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偏远之地的孤独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吾家先宫詹,湖上集群公。
峨峨施都督,裘带泰芳踪。
将军不好武,雅歌酬诗筒。
书法犹入神,滇海红云红。
佳节殉亳社,良不负阿翁。
可怜故里第,书画随飘蓬。
犹馀残竹林,髣髴溯清风。
所幸佳宅相,尚贮墨妙浓。
阶前老书带,葱翠一百弓。
于今已三世,春秋享祀丰。
吁嗟此书带,故国遗臣封。
莫视作小草,行与乔木同。
愁来被酒无端绪,酒酣破涕为昵语。
更残烛灺酒力微,衾寒如铁薄如楮。
无情壁上嫁娶图,罗帱绵茵独楚楚。
若云此乐当百年,何事人间有行旅。
邻家高楼洛阳贾,酒绿灯红拥赵女。
夜深四壁闻管弦,枨触愁人睡无所。
青春不相待,白日行将暮。
噫歔三叹客无家,涕泪一言士不遇。
落魄秪赢薄幸名,解人爱读闲情赋。
无功残笔幸未秃,西抹东涂且倾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