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掀天万丈飞,夕阳闪闪动渔矶。
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
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
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
白浪掀天万丈飞,夕阳闪闪动渔矶。
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
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
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
这首诗描绘了灾后社会的种种景象,既有自然界的壮丽与残酷,也有人间百态的冷暖。首句“白浪掀天万丈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然灾害的浩大与恐怖,白浪如山,直冲云霄,形象地展现了灾难的威力。接着,“夕阳闪闪动渔矶”则在对比中展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尽管灾难仍在继续,但夕阳的光辉仍然照亮了被破坏的岸边,给人以安慰。
“有钱家始煨红芋”与“无罪人多著赭衣”形成了鲜明的社会对比,揭示了灾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有钱人家尚能自保,而无辜的贫民却生活困苦,甚至可能因灾受罚,体现了社会的不公。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灾后的社会现实,也引发了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进一步描绘了灾后环境的恶劣,狂风不止,露水难觅,象征着灾后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而“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则在对比中展现出灾后地区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和生命力,即使在灾后,这片土地依然孕育着生机,显示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灾后社会的复杂面貌,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社会不公的关注,更有对生命韧性的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灾后社会的多维度图景,引人深思。
西偏颜乐园,屋角接圣境。
想当坐忘时,聪明尽黜屏。
上植松数株,下种麻千顷。
蛛网结秋丝,绵密藏废井。
东连胜果寺,元此诞庄颍。
象教剥床肤,所事终不永。
兴亡有定在,虽帝不可请。
缅想书云时,五色垂灿炳。
三家浚深井,录讫水亦冷。
卓卓正宪祠,蒸尝犹定省。
金縢宗老心,复辟直要领。
照影吊伯禽,抱渴空望绠。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铁笛穿花去。
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
破帽青衫尘满面。
不识何人共语。
且面壁、听风雨。
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
名与利,莫轻许。
人生穷达皆天铸。
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
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
季主也、应留得住。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
心一寸,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