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结庐后,绛帐开紫阳。
经纶归性命,道德焕文章。
剖析危微旨,从容礼法场。
祗今传鹿洞,几席有余香。
李渤结庐后,绛帐开紫阳。
经纶归性命,道德焕文章。
剖析危微旨,从容礼法场。
祗今传鹿洞,几席有余香。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白鹿洞诗》。诗中,他以李渤结庐后开办学馆的典故,表达了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将绛帐(古代学府讲堂)比作紫阳(道教中的太阳象征,寓意智慧之光),强调了学问与生命、道德的紧密联系。诗人通过剖析深奥的道理,从容于礼法的探讨,展现了白鹿洞书院的精神传承,暗示其教育影响深远,课堂上仍留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乾隆对教育事业的敬仰和对知识传播的赞美。
孙子悯老蹇,惠杖若无杖。
其轻犹握烟,且喜不压掌。
七尺多臃肿,论重仅铢两。
促节数三十,还复有一长。
敢以照书燃,独任探梅往。
暑雨地沮洳,出远步堪强。
非惟借便健,颠踬有所伏。
何以谢记存,小简附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