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子才通醉日书,长身早见载专车。
叶留宿雨鸾翎湿,鞭走新泥蠖节舒。
下马题诗添过客,借风清暑便邻居。
夜来半舫斋中月,壁影萧萧水墨虚。
僮子才通醉日书,长身早见载专车。
叶留宿雨鸾翎湿,鞭走新泥蠖节舒。
下马题诗添过客,借风清暑便邻居。
夜来半舫斋中月,壁影萧萧水墨虚。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和陈玉汝大理乞竹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首句“僮子才通醉日书”,写出了童子刚刚学会在酒后提笔写字,暗示了主人陈玉汝可能是个文人雅士。次句“长身早见载专车”,则描绘了竹子高大挺拔,被早早地装上专车运往大理,显示出竹子的珍贵。
第三句“叶留宿雨鸾翎湿”,通过比喻,形容竹叶上还残留着夜晚的雨滴,犹如凤凰的羽毛湿润,富有诗意。第四句“鞭走新泥蠖节舒”,进一步描绘了竹子被运载时的情景,如同蚯蚓般的竹节在新泥中显得格外舒展。
第五句“下马题诗添过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行人的欣赏与期待,希望他们能为这竹子留下墨宝。第六句“借风清暑便邻居”,则体现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可以用来乘凉,与邻居共享清凉。
最后一句“夜来半舫斋中月,壁影萧萧水墨虚”,以月光洒在竹筏上的景象收尾,竹影斑驳,如水墨画般静谧而空灵,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美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尚书爱画山,落笔生远色。
微茫洞庭野,迥与湘渚隔。
青山迤逦盘春空,江波欲落江树重。
望中云梦开七泽,猿啼直与巴陵通。
王郎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
巴陵女儿歌《竹枝》,微风落日行人少。
山中春雨生石田,柴门流水声溅溅。
钓竿长日倚沙树,扁舟中阁生晴烟。
爱此只合山中住,十年作官不归去。
高堂见画夜梦之,墓中离离湿秋露。
白头官满思转多,江南酒美仍蹉跎。
人生得意夜行乐,酒酣且和巴陵歌,王郎王郎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