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边杨柳条,风前学舞斗纤腰。
来往游人攀折少,也胜种在灞陵桥。
扬子江边杨柳条,风前学舞斗纤腰。
来往游人攀折少,也胜种在灞陵桥。
这首诗描绘了杨柳在扬子江畔的生动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扬子江边杨柳条”,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杨柳生长的环境——扬子江畔,江水悠悠,杨柳依依,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接着,“风前学舞斗纤腰”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杨柳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在微风中轻盈起舞,展现着柔美的身姿,与“纤腰”二字相呼应,形象地描绘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来往游人攀折少”则点出了杨柳的珍贵与保护意识,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爱护,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后,“也胜种在灞陵桥”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扬子江畔杨柳的独特价值,即使不被频繁攀折,也比种植在其他地方更为珍贵,表达了诗人对扬子江畔杨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杨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阳羡之山兮领地灵,鸿洞欻吸兮九叠为屏。
青萝层层兮深岩绝壁,一鸟不鸣兮山更寂。
横山老人兮蝉蜕埃尘,倚石梁兮手揽白云。
眼中万仞兮,胸中万顷。泰华山林兮,秋毫钟鼎。
东山妓女兮,北山猿鹤。西山拄笏兮,亦复奚乐。
节彼南山兮山岩岩,突鲸额兮霄堮间。
民具瞻兮倾百川以为寿,鸿毋遵陆兮公归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