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蹊漫石水纵横,远见孤云与塔平。
特抱琴来僧已出,欲因山伫鹤先行。
交鸣野鸟嘲风暖,乱发林花趁雨晴。
墙壁淋漓题墨遍,诗成懒得更留名。
幽蹊漫石水纵横,远见孤云与塔平。
特抱琴来僧已出,欲因山伫鹤先行。
交鸣野鸟嘲风暖,乱发林花趁雨晴。
墙壁淋漓题墨遍,诗成懒得更留名。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寻僧不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幽蹊漫石水纵横”,通过“幽蹊”(隐蔽的小径)和“漫石水纵横”,展现了小路蜿蜒,溪流潺潺的环境,隐含着寻找僧人的探索之趣。
“远见孤云与塔平”进一步描绘了开阔的视野,孤云与塔相接,暗示出僧人所在之处的宁静与超然。接下来,“特抱琴来僧已出”,诗人特意带着琴来访,却发现僧人已经离去,流露出一丝遗憾和期待。
“欲因山伫鹤先行”写诗人决定在山中等待,期待能见到鹤的身影,反映出对僧人踪迹的追寻和对自然的融入。野鸟“交鸣嘲风暖”,雨后“林花趁晴”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诗人借此寓言自己的心境。
最后两句“墙壁淋漓题墨遍,诗成懒得更留名”,诗人沉浸在创作之中,即使墙壁上已经满是题诗,也懒得署名,表达了他对艺术追求的纯粹和对名利的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僧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老去生涯无窖子,隔城荒寺到人稀。
岁穷百里扣门乞,夜棹孤舟载米归。
隅坐小僧寒附火,联拳羸仆睡和衣。
故人醉里闻芗泽,应背银缸照翠帏。
□□积雨分阴晦,林光山色生精彩。
闲上南原看野棠,一川零乱红如海。
柳外一株何足道,戏语谤花今日悔。
道人请我重赋诗,仓卒烦词为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