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乡》
《故乡》全文
宋 / 龙昌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桤木惭桑低别壤,芋苗护稻远分行。

上书莫道便他郡,学稼终宜老故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g
sòng / lóngchāng

cánsāngbiérǎngmiáodàoyuǎnfēnxíng

shàngshūdào便biànjùnxuéjiàzhōnglǎoxiāng

注释
桤木:一种落叶乔木,常见于湿地。
桑:一种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叶子可养蚕。
别壤:不同的土壤。
壤:土壤。
芋苗:芋头的幼苗。
护:保护。
稻:水稻。
远分行:分散生长。
上书:向上面呈递文书或报告。
他郡:其他郡县。
学稼:学习农耕。
终宜:最终适宜。
老故乡:在故乡度过晚年。
翻译
桤木感到羞愧,因为它的生长地不如桑树高,两者分处不同的土壤。
芋头苗小心地守护着稻谷,它们各自分散在远处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对农事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留恋之情。首句“桤木惭桑低别壤”中的“桤木”指的是一种树木,其枝叶下垂,形象地描绘出田间桑树茂密而又略带羞涩之感,“低别壤”则是说这些树木似乎在与田埂告别,给人一种秋收时节的感觉。接下来“芋苗护稻远分行”,诗人细致地观察到芋头(一种根类作物)的幼苗和稻秧相互间隔开来,生长在远处的田埂旁边,这些细节展现了农事的艰辛与诗人的观察之细腻。

第三句“上书莫道便他郡”中,“上书”通常指向皇帝呈递文书,但此处可能是比喻,表达诗人不愿意离开故乡,即使有更好的机会或职位的召唤。最后一句“学稼终宜老故乡”,则明示了诗人的情感:即便学习耕种这项农活,也应该在自己的故乡安度晚年,表达了一种对土地、家园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农事活动,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是非常真挚且普遍的,它强调了个人与其成长环境之间不可割舍的情感联系。

作者介绍

龙昌期
朝代:宋

成都仁寿人,字起之。真宗大中祥符中,注《易》、《诗》、《书》、《论语》、《老子》等,携书游京师,时称其说诡诞穿凿。以荐补国子四门助教,文彦博奏改秘书省校书郎。官至殿中丞致仕。著书百余卷。仁宗嘉祐中诏取其书,时昌期年八十余,赐绯鱼。刘敞与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夺所赐服罢归,卒。
猜你喜欢

寄黄小竹遂昌

闻君领县括苍东,潇洒为官有道风。

每夜猿声如舍里,四时山色在城中。

薤间置水奸皆息,花下鸣琴讼自空。

遥忆潘生多暇兴,欲将佳句觅来鸿。

(0)

临川郡楼张都阃招饮

楼阁崔嵬俯一州,当楼置酒楚天秋。

参差梅柳军中乐,高下溪山城上游。

席照满轮宜取醉,林飘一叶正关愁。

银瓶颇怪倾难尽,曾换将军旧紫骝。

(0)

病中谢凤仪过访

一春卧病长安里,伏枕荒斋叹索居。

风动蓬窗依玉树,云传仙侣驻琼琚。

宣城邻并违下榻,司马穷愁错著书。

四海兄弟吾与尔,霞冠月舄未应疏。

(0)

万寿节侍班奉天殿柬丘集斋侍御二首·其二

鸡筹鱼钥漏声催,凤阙龙楼拂曙开。

五色祥云扶北极,万年天子在中台。

仙人乐奏钧天上,王母桃从琼水来。

独进千秋金鉴录,侍臣不愧九龄材。

(0)

送唐娄江赴召二首·其二

吏民看解印,未去已堪思。

鱼弃皆长尾,花繁故映枝。

攀途车屡滞,出邸橐空垂。

欲佐薰弦曲,一琴行复随。

(0)

游清源山二首·其一

取路非高足,入山力复馀。

所长元有适,于计未为疏。

高见群生扰,间看四体虚。

堪嗟二亩半,促促邑中居。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