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悯老蹇,惠杖若无杖。
其轻犹握烟,且喜不压掌。
七尺多臃肿,论重仅铢两。
促节数三十,还复有一长。
敢以照书燃,独任探梅往。
暑雨地沮洳,出远步堪强。
非惟借便健,颠踬有所伏。
何以谢记存,小简附拙响。
孙子悯老蹇,惠杖若无杖。
其轻犹握烟,且喜不压掌。
七尺多臃肿,论重仅铢两。
促节数三十,还复有一长。
敢以照书燃,独任探梅往。
暑雨地沮洳,出远步堪强。
非惟借便健,颠踬有所伏。
何以谢记存,小简附拙响。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的作品《谢孙世节惠藜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孙世节赠送藜杖的感激之情。他描绘了杖子虽轻如握烟,却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减轻了行走的负担,使他在暑雨中也能坚持出行。诗人感慨杖子虽短,却能发挥大作用,不仅方便了自己的行动,还在跌倒时有所依靠。他以诗表达谢意,同时也借此机会记录下这份友情,以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深深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沈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
行行麦垄边,见一雉将雏。
雏儿才长成,哑哑学母呼。
翅软未解飞,嘴嫩未能食。
饮啄与游翔,皆赖顾复力。
儿兮依其母,母子爱其儿。
一朝羽翼全,那料南北飞。
有童持长竿,捕雏何遽遽。
老雉虽善飞,绕匝不忍去。
雏儿颇有智,藏伏荆棘间。
棘密难探取,顽童怅空还。
须臾童去远,老雉还来视。
母子得全活,鼓翼心倍喜。
尔童一何忍,尔雉一何慈。
孰谓天良心,人禽乃倒之。
观物可会心,抚古常自镜。
今朝忽见此,大愧中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