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絮扑暄条妒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要围。
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
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
蜂催酿蜜愁花尽,絮扑暄条妒雪飞。
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要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伤春》,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伤感之情。首句“蕙兰蹊径失芳期”,以兰花凋零暗示春光不再,暗含时光易逝的感慨。次句“风雨春深怯减衣”则写出春雨绵绵中,诗人因春寒料峭而不敢随意减去衣物,流露出对春日温暖的怀念。
“卷箔高楼惊燕入”描绘了诗人卷起帘幕,高楼之上忽见燕子归来,这一画面既显孤独,又寓示着季节更替。接下来,“挥弦远目送鸿归”借目送大雁南飞,表达离别之感,进一步深化了伤春的情绪。
“蜂催酿蜜愁花尽”写蜜蜂忙碌采蜜,却因花朵凋零而忧虑,寓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最后一句“絮扑暄条妒雪飞”以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雪交融的景象感到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愁绪如同纷飞的柳絮般难以收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深深哀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无常之感。
薄醉坐层轩,无弦琴独抚。
仰首忽狂叫,久之不能俯。
霜叶斗春花,松涛卷秋雨。
悠悠绝壑云,近风自吞吐。
东北豁一隅,肯借他山补。
天宇净无尘,庶几见远浦。
贝阙与珠宫,丹碧讵能数。
一一恣幽探,宁复论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