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
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
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
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
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
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
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
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
这首诗《寄方尔止》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姚康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人事与内心的纠葛,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以“乱丝”比喻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人心的迷茫;“高阳”典出《史记·高阳氏传》,这里借指饮酒豪放之人,却“酒成池”,反衬出在乱世中寻求解脱的无奈与徒劳。
颔联“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醉中竟失雷惊耳”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醉酒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麻木,仿佛连雷声都听不见,隐喻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麻痹;后句“别后频经火到眉”则表达了分别后的痛苦与煎熬,如同烈火烧眉,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激烈与痛苦。
颈联“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友情的依赖。诗人认为在贫困与困境中,没有可以依靠的退路(三窟),只能借助朋友的陪伴与诗歌的慰藉,寻找心灵的寄托。
尾联“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希望将这份深情厚谊铭记于心,如同昔日与友人共聚旗亭,畅饮美酒的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刻揭示了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
先帝龙飞举恩榜,臣门得士张与黄。
黄生忠孝恸早世,君夙教冑宫东廊。
渊源伊洛师道立,馀事精鉴评倪王。
方严平进不偶俗,晚更异说憎蜩螗。
挂冠不忍见桑海,朝露旋溘尘随扬。
嗟予北来后半载,却展此卷心神伤。
当时蹙国抱孤愤,犹恋禁阔频回肠。
沧流驰波去不驻,兰芷变尽谁实芳?
卷中同直率鬼录,醉死吾及临曹唐。
全归末造总厚福,胜对离黍呼天苍。
郎君笃旧岁具食,影堂发箧罗缣缃。
宣南残梦一痕在,葛帔尽散陶楼藏。
明寻西园究画理,龙种老矣终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