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
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
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
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
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
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
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南堂杂兴八首(其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景。首句“十里城南禾黍村”,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田园风光,诗人身处其中,显得孤独而年迈。第二句“白头心事与谁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人能理解他的思绪和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诗人反思自己懒散的行为违背了先人的教诲,同时感到自己的愚笨辜负了朝廷的期望,流露出一种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病退时时亲蠹简”写诗人身体虽有病痛,但仍然坚持阅读,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最后一句“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诗人傍晚时分倚杖远望,感叹时光流逝,希望能及时完成农事,享受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老去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欲雪不雪寒风骄,老梅耐冷初含苞。
同游三人来不速,白云小顶如相招。
傍山小园足幽趣,数弓隙地容株茅。
山房少憩蓄全力,一气遂造前峰高。
亭前旷观动遐思,近自明季溯六朝。
繁华极盛历千载,可怜尽付一炬焦。
我曾按图揽名胜,但见瓦砾湮蓬蒿。
古来石城擅雄镇,九十五里誇兼包。
幺么窃据幸扫荡,光天化日兵气销。
禅堂茶话感桑海,相与凭吊空萧骚。
雨声催我下山去,淅历响遍寒林稍。
归途无赖一回首,烟雾迷离入望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