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李提举秋日杂咏》
《次韵李提举秋日杂咏》全文
宋 / 杨冠卿   形式: 五言律诗

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

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

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

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qiūyǒng
sòng / yángguānqīng

yángbǎnxiǎnyàncháoshēngshū

píngpéngsānchǐjiànchuángshū

jīnjǐngyánguàgōu

húnqīnglemèishījìnqiū

翻译
羊坂路途崎岖险峻,燕子筑巢生活简朴。
像浮萍和蓬草般身怀短剑,传承的只有满床的书籍。
树叶上露珠如泣诉于金井,屋檐下玉钩挂着寂寞。
灵魂清明难以入眠,秋天的诗情不由自主地涌来。
注释
羊坂:形容道路曲折险峻。
燕巢:比喻简朴的生活方式。
萍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衣钵:指师徒间的知识、技艺传承。
叶露:清晨叶片上的露珠。
金井:形容井口金光闪烁,象征富贵。
檐牙:屋檐的边角。
玉钩:形容屋檐下的装饰物,显得贵重。
魂清:心境清澈,精神集中。
诗思:作诗的灵感。
不禁秋:无法抵挡秋天的到来,暗示季节更替引发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图景。开头两句“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通过对山路陡峭和燕子在树洞筑巢的情形,勾勒出一种偏僻而又安全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选择这种地方居住的初衷。接下来的“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是一位武士兼文人,有着自己的剑,但更多的是以读书为伴,隐含着一种淡泊名利、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中间两句“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描写,如树叶上的露水和屋檐上挂着的风铃,展现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这些形象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末尾两句“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以净化,没有杂念,而诗思也随着季节的变化,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这里的“秋”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人生追求。

作者介绍

杨冠卿
朝代:宋   字:梦锡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生辰:1138-?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太白山人仙游吴越稔矣日者卜居吴兴而婚施氏妻妹予闻之辄诗嘲焉二首·其一

范子无端出五湖,西施并载有耶无。

诗人只合莺莺伴,施家今是大姨夫。

(0)

繁台送张内史侍母还蜀同毛袁监察三首·其三

饮暮不归去,繁台秋正深。

侍臣轩偶遇,骢马酒同临。

去国三川路,停云万里心。

西南雁不到,吾迟尺鱼音。

(0)

赠何君辞官归里

三年牧夷邵,万里竟归舟。

瘴离程番雨,雪乘江汉流。

琴书顿县邑,五马向山楼。

棠树苗民种,清阴应旧州。

(0)

岁暮

轩坐意悄悄,感此岁年暮。

一气有肃杀,昊天纵霜露。

衰容摇万物,日月立复度。

赤骥初长成,自谓中君御。

扬鞭过都市,万马不敢步。

天寒草萧瑟,侧塞在中路。

良辰不再至,我发忽巳素。

不见古贤达,尽被名所误。

沉吟惜蟋蟀,延伫羡鸥鹭。

终然托远适,馀者岂足顾。

(0)

煌煌京洛行为曹县王子赋

时风布阳和,韡韡华春木。

清朝富才贤,蔼蔼冠盖属。

努力竞高路,鸡鸣起相逐。

白日耀飞辔,流云翼行毂。

同里多汇荐,一门有联躅。

蹶彼曹南士,双双皎如玉。

聚鸣各当晨,连翮一何急。

煌煌京洛内,济济英妙集。

二郎绅委蛇,三四锦翕熠。

大郎虽未官,俯身拾班级。

入室谈仁义,出与卿相揖。

声名既烜赫,性行复刚执。

见者勿徒羡,青云贵自立。

(0)

饮酒·其一

尘区三十载,川陆几洄沿。

归来长林下,缅想独依然。

形迹虽从化,中怀庶未迁。

亲交不我弃,尊俎日流连。

一醉靡吝情,漫歌遂成篇。

白日高临照,苍穹俨回旋。

往哉谅匪易,行矣兹乾乾。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