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
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
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
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
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
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
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
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图景。开头两句“羊坂路岐险,燕巢生计疏”通过对山路陡峭和燕子在树洞筑巢的情形,勾勒出一种偏僻而又安全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选择这种地方居住的初衷。接下来的“萍蓬三尺剑,衣钵一床书”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是一位武士兼文人,有着自己的剑,但更多的是以读书为伴,隐含着一种淡泊名利、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中间两句“叶露泣金井,檐牙挂玉钩”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描写,如树叶上的露水和屋檐上挂着的风铃,展现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这些形象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末尾两句“魂清了无寐,诗思不禁秋”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以净化,没有杂念,而诗思也随着季节的变化,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这里的“秋”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人生追求。
轩坐意悄悄,感此岁年暮。
一气有肃杀,昊天纵霜露。
衰容摇万物,日月立复度。
赤骥初长成,自谓中君御。
扬鞭过都市,万马不敢步。
天寒草萧瑟,侧塞在中路。
良辰不再至,我发忽巳素。
不见古贤达,尽被名所误。
沉吟惜蟋蟀,延伫羡鸥鹭。
终然托远适,馀者岂足顾。
时风布阳和,韡韡华春木。
清朝富才贤,蔼蔼冠盖属。
努力竞高路,鸡鸣起相逐。
白日耀飞辔,流云翼行毂。
同里多汇荐,一门有联躅。
蹶彼曹南士,双双皎如玉。
聚鸣各当晨,连翮一何急。
煌煌京洛内,济济英妙集。
二郎绅委蛇,三四锦翕熠。
大郎虽未官,俯身拾班级。
入室谈仁义,出与卿相揖。
声名既烜赫,性行复刚执。
见者勿徒羡,青云贵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