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差殊事不同,劳生何用出樊笼。
欲知自性天真佛,尽在朝昏一念中。
报应差殊事不同,劳生何用出樊笼。
欲知自性天真佛,尽在朝昏一念中。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不显名大檀越请偈》第五首。诗的内容主要探讨人生的命运与解脱之道。"报应差殊事不同"表达了世间万物因缘际会,结果各异,暗示因果报应的复杂性。"劳生何用出樊笼"则批评了世俗生活的束缚,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生活的牵绊,寻求精神自由。
"欲知自性天真佛"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内心本性的认识,认为真正的佛性即在于每个人的真我,也就是每个人的内在清净和智慧。"尽在朝昏一念中"强调修行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即使是最平凡的时刻,只要保持纯净的念头,也能通达佛道。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引导读者反思人生,追求内心的觉悟和解脱,体现了佛教禅宗注重日常生活实践的教诲。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
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
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来年。
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
这道本无情,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
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
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