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二》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戎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0)
翻译
虽然听着采莲的歌曲,却并不理解采莲人的内心世界。
摇动船桨欣赏远处的花朵,但回航时又担心水浪太深。
远处的水边升起薄雾,夕阳映照下江面一半阴暗一半明亮。
同伴们怜惜水面的宁静,看着女子的发簪在波光中轻轻坠落。
注释
采莲曲:描绘采莲场景的歌曲。
讵识:岂能理解,不理解。
漾楫:划动船桨。
极浦:遥远的水边。
日落半江阴:太阳落山,江面一半被阴影覆盖。
怜波静:怜爱水面的平静。
看妆:观看女子的装扮。
堕玉簪:发簪掉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荷塘景色的诗,通过对采莲女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忧虑。诗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生活画面,如漾楫爱花、回船愁浪等,营造出一种淡定而又带有几分寂寞的情感氛围。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听到了采莲的歌谣,但无法真正理解那些采莲女的心境。这里通过对比听觉与内心的差距,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事物的一种理想化和渴望。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水上的人喜爱着那些远处的花朵,而当船只缓缓驶回时,却充满了对波涛的忧虑。这里“漾楫”指的是轻舟在水面滑行的情景,“爱花远”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愁浪深”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景色的转换:随着时间流逝,水边的景色逐渐笼罩在烟雾之中,而当太阳落山时,一半的江面被投入了阴影。这不仅是对景色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写照。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采莲女的关注。诗人与同伴一起赞美着水面的平静,同时也注意到了那些在装扮时不慎掉入水中的玉簪。这既是对细节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这些劳作女性生活的关心。

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和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篇。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
朝代:唐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生辰:744~800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猜你喜欢

西园十咏·其三瑞泉井

一泓终不竭,混混只如斯。

积润浇花圃,分津及玉池。

烹茶亭午后,漱齿月明时。

万国红炉里,幽人总不知。

(0)

元夕前四日余将之官留垣韩圣期韩孟郁苏汝载谭公谨诸子过集珠江舟中玩月同赋用青字

相逢柳眼似人青,潦倒江干任醉醒。

浪迹未能同野鹤,深杯还欲引沧溟。

坐来星月当筵满,歌动鱼龙倚棹听。

南北岐途浑大梦,不须愁问短长亭。

(0)

行赣州道中爱其山川丛僻田家茅屋半带云烟拟作隐居诗十首以寄幽怀倘他年解组便可山斋实事非浪语也·其八

稚子骑牛过野坡,自吹横笛和山歌。

柘弓射雉归来晚,犹说前冈兔更多。

(0)

舆中无事赋得美人三上三中三下诗共九首·其八灯下

灿烂银缸照玉人,残妆未卸翠蛾颦。

九微忍看膏成泪,五夜谁怜影伴身。

鸳帐承恩他日梦,灯花送喜近来频。

君心好似光明烛,长信昭阳本隔邻。

(0)

咏得含风蝉

清韵因风远,泠泠万木秋。

莫矜玄鬓影,叫白几人头。

(0)

题归咏紫芝卷赠袁前洲南归

振衣轻拂帝京尘,南国烟霞有主人。

鹤■盈头归正好,图书满箧未全贫。

千金散尽门前客,三秀长留洞里春。

自笑劳劳淹薄宦,羡君黄绮不称臣。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