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终不竭,混混只如斯。
积润浇花圃,分津及玉池。
烹茶亭午后,漱齿月明时。
万国红炉里,幽人总不知。
一泓终不竭,混混只如斯。
积润浇花圃,分津及玉池。
烹茶亭午后,漱齿月明时。
万国红炉里,幽人总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眼永不干涸的瑞泉井,其水势恒定,仿佛自然界的规律一般。诗人通过“混混只如斯”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持续流淌,仿佛时间与空间在此刻静止,只有水流在永恒地循环。
接下来,“积润浇花圃,分津及玉池”,诗人巧妙地将瑞泉井的水与生活中的美好场景相连,泉水滋养着花圃,为玉池添上了清冽之水,不仅体现了水的实用价值,更赋予了它生命与活力,象征着生活的滋润与美好。
“烹茶亭午后,漱齿月明时”,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泉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无论是午后品茗的闲适,还是月夜漱口的雅趣,都离不开这眼瑞泉井的恩赐,让日常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诗意和宁静。
最后,“万国红炉里,幽人总不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将瑞泉井置于广阔的世界之中,仿佛它不仅是某个特定地点的水源,更是连接天地万物的生命之源。而“幽人”一词,则暗示了那些能够静心感受自然之美的人,他们或许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之中,但内心却能与这眼深藏不露的瑞泉井共鸣,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瑞泉井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与力量,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美好、心灵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今日承人乏,东州假传车。
劳生复去国,垂老欲捐书。
斗酒相为乐,诸家食有鱼。
华灯续光景,鸣笛问吹嘘。
即事已陈迹,怀人方跂予。
要官多谒禁,数子莫情疏。
啼鸟春犹浅,高花日胜初。
朝回应见念,会语殿中庐。
汉朝名臣有傅伯,谏诤由来犯颜色。
兰台下笔不自休,义阳封侯勇无敌。
石渠昨者承明直,虎符今为二千石。
邀我请赋草堂诗,草堂欲归那可得。
太行之上无高山,济水之外无清源。
闻君筑居山水际,清高正为君家言。
上有无心之云出幽谷,下有劲节之竹森寒玉。
四邻空地犹几许,容我东西一茅屋。
冠盖如云笑别时,亦知陈迹易伤悲。
归来未似钟山醉,零落多于邺下诗。
人事可怜驹过隙,秋风几许鬓成丝。
何须更听山阳笛,欲近西州涕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