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水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之情。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两句点明时令,萸房即萸菜,因其味道而得名,常在秋季食用,表示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菊花在秋天盛开,这里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也透露出初冬的寒意。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此处借助龙旗和凤驾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形容寺庙的庄严与神秘。龙旗在这里象征着权力与尊贵,而凤驾则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车辆,凤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平。香闉,即香气缭绕的门户,这里暗示了寺庙内外的清净与肃穆。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此两句写的是不同季节下景物的情趣。莲花盛开于夏季,井边常有莲香,因此说“莲井偏宜夏”。梅花则在春天开放,诗人可能意指春日游览之乐。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这里的“一忻”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陪雁塔”则是说与高耸入云的塔相伴,仿佛能够触及天空,与天地合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登临之际的心境与感受,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宗教氛围的佳作。
登山临水几心伤,问柳寻花亦断肠。
已觉姓名成故物,岂知风景在他乡。
昔年与子共行乐,金谷名园恣欢谑。
只疑英誉早飞扬,忍见高才遂沦落。
开先洒翰本清真,贞吉题诗合有神。
自从知音无二子,可怜肝胆向何人。
忆昨徐园观林字,醉笔淋漓有生气。
今朝费馆见朱诗,往往烟霞极奇思。
故人笔迹一何多,岁月精灵未耗磨。
处处风光留客在,思君不见奈愁何。
羁旅苦无悰,良辰忽以至。
临水叹将归,登高询故事。
共有龙山兴,载酒雁峰寺。
地暖气初肃,风紧叶欲脆。
久知瘴疠清,未觉风土异。
燕去诚知节,雁回有何意。
欲穷万里目,几席屡迁次。
烟霞荡远空,丝竹激悲吹。
菊蕊未堪餐,橘香薰欲醉。
汉臣荣佩萸,楚客思葺芰。
枫岸君滞宦,衡门我栖志。
忽聆岐路言,临觞发悲慨。
清晨高宴会,薄暮未言疲。
铿填罗剑舄,纵横卧樽罍。
谬参俎豆光,得奉君子仪。
饮醇不知醉,饱德实充饥。
华林荫广厦,飞鸟鸣相随。
清风穆四筵,久阴上丹墀。
卜昼虽自昔,夜饮匪今斯。
燕歌有馀烈,赵瑟声正悲。
满堂盛言笑,感叹中自私。
竹帛无我名,安用生明时。
倘惠方驾顾,为君总前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