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幔千花暝,回舟一水遥。
芳情瑶瑟怨,别曲凤笙调。
桂苑通仙阁,兰房接画桥。
倚歌待明月,长笛不须邀。
捲幔千花暝,回舟一水遥。
芳情瑶瑟怨,别曲凤笙调。
桂苑通仙阁,兰房接画桥。
倚歌待明月,长笛不须邀。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与友人泛舟于青溪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首句“捲幔千花瞑”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夜幕降临、轻纱卷起,千花映照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回舟一水遥”则通过舟行水面的动态,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舟行于水上的悠然自得。
“芳情瑶瑟怨,别曲凤笙调”两句,运用了音乐的意象来表达情感。瑶瑟和凤笙是古代的乐器,这里用来象征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细腻。通过“怨”和“调”的对比,既表现了离别的哀愁,也暗示了音乐能够抚慰人心、化解忧伤的力量。
“桂苑通仙阁,兰房接画桥”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将场景设定在了充满仙气的桂苑与精致的兰房之间,连接着美丽的画桥。这样的描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让人联想到仙境般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倚歌待明月,长笛不须邀”表达了诗人期待在月光下歌唱的心愿,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里的“倚歌”不仅指依靠歌声,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刻。而“长笛不须邀”,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无需刻意邀请,自然界的美好已经足够吸引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夜晚泛舟青溪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静与美好的愿望。
丹青古藏壁,风雨饱侵藻。
拂尘开蚀鉴,志士泪沾臆。
灵山远飞来,不可以智测。
龙神湛回向,拥卫立剑戟。
依然吴生手,旌旆略可识。
鸿蒙插楼台,毫发数动植。
广床瞻二圣,有众拱万德。
飞行凑六合,揽取著一席。
人人开生面,绝妙推心得。
李侯天机深,指点目所及。
三生石上梦,天乐鸣我侧。
幽寻前日事,晦明忽复易。
章生南溟鹘,笼槛锁六翮。
能同寂寞游,浊酒聊放适。
西风叶潇潇,蟋蟀依墙壁。
家无万金产,四邻砧声急。
藜羹傲鼎食,蓝缕亦山立。
并船有歌姝,粉白眉黛黑。
期公开颜笑,醉语杂翰墨。
不须谈俗事,只令人气塞。
《次韵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宋·苏辙】丹青古藏壁,风雨饱侵藻。拂尘开蚀鉴,志士泪沾臆。灵山远飞来,不可以智测。龙神湛回向,拥卫立剑戟。依然吴生手,旌旆略可识。鸿蒙插楼台,毫发数动植。广床瞻二圣,有众拱万德。飞行凑六合,揽取著一席。人人开生面,绝妙推心得。李侯天机深,指点目所及。三生石上梦,天乐鸣我侧。幽寻前日事,晦明忽复易。章生南溟鹘,笼槛锁六翮。能同寂寞游,浊酒聊放适。西风叶潇潇,蟋蟀依墙壁。家无万金产,四邻砧声急。藜羹傲鼎食,蓝缕亦山立。并船有歌姝,粉白眉黛黑。期公开颜笑,醉语杂翰墨。不须谈俗事,只令人气塞。
https://shici.929r.com/shici/fhQndp54b.html
巨源学从横,世事夙讨论。
著书十万字,辩如白波翻。
谏坦适多事,忧心生病根。
立谈信无补,闭口出国门。
弃置卧江海,闵嘿宁复言。
朝行共长叹,逐客继二孙。
南方固乡党,谪官侣鹤猿。
风俗未宁静,朋党争排跟。
引去良自得,浊清在澄源。
往者未可招,冠盖方骏奔。
莘老奋徒步,首与观国宾。
俨然自约束,被服韍与绅。
黾勉丞相府,接迹舆台臣。
顾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推置冠獬豸,谓言我比邻。
三晋固多士,肮脏存斯人。
窜责不敢辞,狂言见天真。
南方异风俗,强食鱼尾莘。
应同贾太傅,抱屈耻自陈。
犹有痛哭书,受厘定何辰。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