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王廷采》
《挽王廷采》全文
明 / 郑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风槎上儗张骞,留得南行第一编。

共叹栖鸾空棘枳,却怜化鹤渺云烟。

江湖泪洒丹旌湿,广海魂归画翣悬。

慈母九原如不识,遗容须忆画中传。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王廷采》由明代诗人郑真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以及对其离世后影响的感慨。

首句“西风槎上儗张骞”,以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起笔,暗示逝者生前可能有过远行或探索未知的经历,而“西风”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预示着逝者已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留得南行第一编”则可能是对逝者生前著作或事迹的肯定,强调其南行的贡献或成就,虽已离去,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叹栖鸾空棘枳,却怜化鹤渺云烟”两句,运用了“栖鸾”(栖息在棘树上的鸾鸟)和“化鹤”(传说中的仙鹤)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与怀念。鸾鸟栖息于棘树,象征着才华与命运的不匹配;化鹤则象征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如同仙鹤一般,超脱于尘世,飘渺于云烟之间。

“江湖泪洒丹旌湿,广海魂归画翣悬”描绘了逝者生前的壮志与豪情,以及其离世后人们对其的哀思与纪念。丹旌(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逝者的荣耀与牺牲,而“泪洒”则表现了人们对逝者的不舍与悲伤。广海魂归,则是将逝者的精神寄托于大海,寓意其灵魂得以自由飞翔,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最后一句“慈母九原如不识,遗容须忆画中传”表达了对逝者母亲的哀思,以及对逝者形象的怀念。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地下世界)象征逝者已逝,而“遗容须忆画中传”则是说逝者生前的形象只能通过画像来回忆,表达了对逝者形象的珍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赞美,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真
朝代:明

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猜你喜欢

辞李氏宴

特感华筵美意深,不才自分实难任。

平生非欲多违忤,恐负区区雅素心。

(0)

丰安道中

宿雨初收淑气回,春山归兴正悠哉。

云烟处处依微敛,桃李家家自在开。

(0)

于家陂

儿童随伯氏,渔此供宾庖。

江湖四十载,往迹惟神交。

(0)

璿庆夜读喜而赋此勉焉

八岁知勤学,焚膏过二更。

圣功从此始,道只在人弘。

(0)

苦热观晦庵诗集

炎热侵陵梦少安,茅檐无地可盘桓。

绝胜黄卷多冰雪,朗诵令人骨髓寒。

(0)

冬夜枕上作

遥忆当年学立身,兢兢常恐暂埃尘。

孤风自许追千古,特操何曾让一人。

因病简编寻旷弛,离群践履转逡巡。

中宵忽感平生志,回首空过七十春。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