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曾孙尘外仙,手携桂枝归故山。
夸乡始信一经是,衣锦不须三组还。
蓬莱观书聊复尔,枳棘栖鸾殊未然。
野人放荡辱先进,惭愧竹林诸阮间。
武夷曾孙尘外仙,手携桂枝归故山。
夸乡始信一经是,衣锦不须三组还。
蓬莱观书聊复尔,枳棘栖鸾殊未然。
野人放荡辱先进,惭愧竹林诸阮间。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送杨景修秘校归》。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武夷曾孙”的人物,他手持桂枝,归隐于故乡的山林之中。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杨景修归隐生活的赞赏与向往。
接着,诗人以“夸乡始信一经是,衣锦不须三组还”两句,赞扬了杨景修通过读书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自信,无需通过外在的荣华富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里,“一经”指的是书籍或知识,“三组还”则可能暗喻古代官员的官服等级,暗示了杨景修通过个人修养达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蓬莱观书聊复尔,枳棘栖鸾殊未然”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杨景修的生活态度。蓬莱被视为神仙居住之地,这里借指读书的境界;而“枳棘栖鸾”则是比喻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高洁品质,但并未实现理想中的辉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杨景修虽身处平凡却追求高远境界的敬佩之情。
最后,“野人放荡辱先进,惭愧竹林诸阮间”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未能像杨景修那样放荡不羁,反而感到羞愧于与竹林七贤(阮籍等)这样的先贤相比。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杨景修人格魅力的钦佩,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同样境界的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景修归隐生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
竹品类寔繁,方竹惟诡异。
五十有馀种,戴凯之所志。
根将蟠轮方,节以束针比。
作舟未为钜,胜箭未为细。
何如粤山中,方竹拂云起。
四棱一直上,偏颇了不滞。
廉隅色难犯,正直心绝忌。
思昔我高皇,武楼晚登憩。
咨询治道馀,方竹启玉齿。
顾问臣詹同,偶获献上位。
御手为摩挲,亲洒宸翰记。
云汉烂昭回,天葩构甚缔。
遂令植竹微,居然成伟器。
裁为七尺筇,灵寿未足拟。
高皇弃群臣,记藏天府秘。
四海罔攸传,空馀词臣识。
物遇亦有时,端为方竹喟。
姑苏昔义田,子能成父志。
宜兴今义田,弟可托兄事。
兄为四朝老,自享不求备。
辛勤经国馀,图此睦族计。
意念良已勤,条画犹未试。
卯君千里来,始与毕此义。
谓当时敛散,更俾勤树蓻。
美意与良法,要不出范氏。
孰孤当早分,孰乏当厚遗。
孰仕当罢给,孰归当更置。
冠昏及丧祭,多寡义无异。
馀波逮里闾,明训及童稚。
愿言吾孙子,相与守世世。
吴山苟长青,此义期无坠。
君闻益欢然,呼酒复径醉。
朝来揖上马,矍铄别无泪。
吾曹在祖道,仰止成叹喟。
安得随归鞭,往看嘉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