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品类寔繁,方竹惟诡异。
五十有馀种,戴凯之所志。
根将蟠轮方,节以束针比。
作舟未为钜,胜箭未为细。
何如粤山中,方竹拂云起。
四棱一直上,偏颇了不滞。
廉隅色难犯,正直心绝忌。
思昔我高皇,武楼晚登憩。
咨询治道馀,方竹启玉齿。
顾问臣詹同,偶获献上位。
御手为摩挲,亲洒宸翰记。
云汉烂昭回,天葩构甚缔。
遂令植竹微,居然成伟器。
裁为七尺筇,灵寿未足拟。
高皇弃群臣,记藏天府秘。
四海罔攸传,空馀词臣识。
物遇亦有时,端为方竹喟。
竹品类寔繁,方竹惟诡异。
五十有馀种,戴凯之所志。
根将蟠轮方,节以束针比。
作舟未为钜,胜箭未为细。
何如粤山中,方竹拂云起。
四棱一直上,偏颇了不滞。
廉隅色难犯,正直心绝忌。
思昔我高皇,武楼晚登憩。
咨询治道馀,方竹启玉齿。
顾问臣詹同,偶获献上位。
御手为摩挲,亲洒宸翰记。
云汉烂昭回,天葩构甚缔。
遂令植竹微,居然成伟器。
裁为七尺筇,灵寿未足拟。
高皇弃群臣,记藏天府秘。
四海罔攸传,空馀词臣识。
物遇亦有时,端为方竹喟。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诩所作,名为《方竹》,通过对方竹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与寓意。
诗中首先描述了竹类的多样性,特别提到了方竹这一奇特品种。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方竹的形状特征:根部弯曲如轮,节间紧密如同针比;虽可作为舟船,但又胜过箭矢,显示出方竹的实用性与美观并存。
进一步地,诗人将方竹置于粤山之中,描绘其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生长,四棱一直向上,形态端正,棱角分明,难以侵犯,象征着正直与坚韧的品质。诗人联想到古代帝王登高望远,询问治国之道时,方竹的形象启发了他的思考,甚至得到了帝王的赞赏与记录。
诗中提到,方竹曾被用于制作七尺长的筇杖,显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然而,随着帝王的去世,方竹的故事逐渐被遗忘,仅留于文人墨客的记忆中。
最后,诗人感慨于物遇之有时,表达了对方竹独特魅力的赞叹与惋惜。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方竹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正直品格的颂扬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直道无适可,小官真漫论。
夫君自行义,而我更何言。
独柱难为力,横流不奈浑。
此心持送子,饮泪当前樽。
木落不去根,水流常背源。
木落方病寒,尚覆本根温。
水流忘由来,散乱卑湿牵。
读子二思诗,起予二者言。
木实类君子,老有孝感存。
水亦人迹然,动由名利牵。
使我父母感,一夕身百翻。
人世但可悲,小官何足言。
情义有相夺,心迹固此分。
勉之多自宽,行见西归辕。
雪霁风温,霜消日暖,一时笑语烘春。
草堂何幸,四座德星邻。
聊借红妆侑爵,兰膏腻、高髻盘云。
清歌妙,贯珠馀韵,犹振画梁尘。
熙朝,卿相种,扁舟东去,入侍严宸。
忆当年擢桂,连见三秦。
休说参军俊逸,应难过、开府清新。
从今去,八州都督,端不困无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