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高高湟水深,俎豆当年为谁设。
试问淮阳百万师,何如郦生三寸舌。
连山高高湟水深,俎豆当年为谁设。
试问淮阳百万师,何如郦生三寸舌。
这首诗通过对比连山与湟水的壮阔景象,以及古代庙宇中祭祀的场景,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首句“连山高高湟水深”描绘了自然景观的雄伟,暗示着历史的深远和不可测。接着,“俎豆当年为谁设”则转向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述,这里的“俎豆”是古代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具,象征着对先贤的纪念与敬仰。
“试问淮阳百万师,何如郦生三寸舌”则是全诗的核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历史上的军事力量与外交智慧进行对比。这里提到的“淮阳百万师”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将领率领的大军,而“郦生三寸舌”则指向了汉初谋士郦食其的口才和策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智谋胜于武力的思考,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智慧和外交手段可能比庞大的军事力量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与事件中的智慧与力量的相对性,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