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四御史大夫懋明李公》
《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四御史大夫懋明李公》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肃肃丰裁亚相寒,匡扶九鼎和盐酸。

欲存赵氏孤何处,枉泣公孙泪满盘。

燕市赓歌留正气,鹿岩风景绍新安。

可怜一木难支处,遗句犹惭沟渎般。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为悼念殉难的御史大夫懋明李公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李公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首联“肃肃丰裁亚相寒,匡扶九鼎和盐酸”,以“肃肃”形容李公的庄严形象,以“亚相”暗示其地位之高,同时用“寒”字表达出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艰难。接着,“匡扶九鼎和盐酸”运用典故,象征李公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维护国家稳定,其贡献如同调和鼎鼐,维持社会秩序。

颔联“欲存赵氏孤何处,枉泣公孙泪满盘”,通过赵氏孤儿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公忠诚与牺牲的敬仰之情。赵氏孤儿代表了忠贞不渝的精神,而李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其行为堪比赵氏孤儿,但最终却未能保全自己,令人惋惜。

颈联“燕市赓歌留正气,鹿岩风景绍新安”,描绘了李公在燕市的英勇表现,留下了正直的气节。同时,鹿岩风景象征着新安之地,李公的行为不仅影响了燕市,也对新安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一种正直与勇气的精神遗产。

尾联“可怜一木难支处,遗句犹惭沟渎般”,表达了对李公壮志未酬的遗憾。在困难重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李公的努力虽不能改变大局,但其遗言仍能激励后人,如同沟渠中的流水,虽不起波澜,却有其深远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公生平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后世的启示。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至石桥夜半风雨大作

方广即真华藏界,自他不隔一毫端。

庞眉大士常相见,猛雨豪风漫作难。

(0)

菩萨蛮·其六夏

润肌饶汗香红沁。沁红香汗饶肌润。低槛小山围。

围山小槛低。枕横钗坠鬓。鬓坠钗横枕。

归梦与郎期。期郎与梦归。

(0)

留题融州老君岩·其一

谩说人间假像真,老君形相亦虚言。

岩前瑞气归宸翰,佛子年年□国恩。

(0)

送王深道归黄岩云霞居并简李微之周子靖吴毅夫蒋良贵

之子云霞居,地隔千万山。

三年三过我,一见一开颜。

袖出西游编,字字破天悭。

可怜东门享,不及海上閒。

后会不可期,天步方艰难。

赠别可无言,鸟倦宜知还。

白发暮倚闾,山空水潺潺。

道逢两伦魁,风采照人寰。

出处各有适,为问二者间。

李周两太史,笔削凛二班。

为问静中得,何方济时艰。

老我疾病馀,癙忧涕空潸。

回雁可寄书,勿诿殆且烦。

(0)

奉酬敬亭石隐君

宛陵佳处敬亭山,中有臞仙独自閒。

剩喜好音来物外,莫令佳句到人间。

(0)

再韵为鲚鲙虎脔解嘲

多病早休官,自是台无馈。

东门享鶢鶋,宁若龟曳尾。

有酒可斟酌,有力给薪水。

朗咏渊明诗,如斲郢人鼻。

所期免朝饥,敢幸尝异味。

大胾来邻邑,细缕出纤指。

一见喜折屐,三思食失匕。

珍非我可常,灶非吾敢媚。

胡可徇口腹,有若囊无底。

诸君有用学,土苴足经世。

龙肝与凤髓,何求不适意。

此岂费万钱,正自不难致。

贵贱理则殊,气味固相似。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