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不卖穷难送,如愿于今更懒求;
赊券奈无台避债,祭诗聊借酒浇愁。
那堪时事频焦额,已卜馀生莫出头。
归去自佳留不恶,岂宜怨李与恩牛!
痴呆不卖穷难送,如愿于今更懒求;
赊券奈无台避债,祭诗聊借酒浇愁。
那堪时事频焦额,已卜馀生莫出头。
归去自佳留不恶,岂宜怨李与恩牛!
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丙申除夕》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内心感受。首句“痴呆不卖穷难送”揭示了诗人的困顿处境,即使贫穷也不愿意轻易出售仅有的东西。次句“如愿于今更懒求”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欲望的淡泊,表明他不再热衷于追求。
“赊券奈无台避债”写出了债务缠身的困境,诗人找不到逃避债务的地方,只能借酒浇愁,通过“祭诗”来抒发内心的苦闷。“那堪时事频焦额”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诗人感到无法承受不断加剧的压力。“已卜馀生莫出头”预示着前景黯淡,未来没有希望。
最后两句“归去自佳留不恶,岂宜怨李与恩牛”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认为留在世间不如归去,同时暗示自己不会像怨恨他人那样对待生活中的得失。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在除夕夜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测。
月过秋霖后,光应夜夜清。
一回相忆起,几度独吟行。
河汉东西直,山川远近明。
寸心遥往处,新有雁来声。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
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
秋色满水国,江湖兴萧然。
氛埃敛八极,万里净澄鲜。
涔浦纵孤棹,吴门渺三千。
回随衡阳雁,南入洞庭天。
早闻陆士龙,矫掌跨山川。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暝泊远浦霞,晓饭芦洲烟。
风流访王谢,佳境恣洄沿。
霜剪别岸柳,香枯北池莲。
岁华坐摇落,寂寂感流年。
明朝即漂萍,离憾无由宣。
相思空江上,何处金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