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何处来,度竹兼拂水。
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
疏钟何处来,度竹兼拂水。
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开篇“疏钟何处来”即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人好奇那遥远的钟声来自何方。紧接着,“度竹兼拂水”则将听觉的体验转换为视觉,通过竹林和流水展现了钟声所经历的自然环境。"渐逐微风声"中,钟声似乎随着轻柔的风一同飘荡而至,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淡远之感。最后,“依依犹在耳”表达了诗人对于那悠扬钟声的留恋和回味,它如同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久久不愿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钟声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且略带忧伤的情感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疏”、“渐逐”、“依依”等字眼,使得整个意境显得既柔和又深远。
小屏山最浑深处,鸭炉银叶薰透。
乌丝阑格红丝砚,安放月窗风牗。
人坐久,恰襞襞罗衣,天气新凉后。萍花渡口。
看一朵遥山,一湾流水,一树水边柳。
新词好,合数梅溪石帚。休言秦七黄九。
年来笑我疏慵甚,忘却笛床歌袖。
凭妙手,把玉盒轻抛,记曲相思豆。
灯前梦后,尽减字偷声,拈毫写韵,销尽夜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