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怀州子城之上,远眺山川,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首联“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以生动的比喻,将远处的青山比作展开的屏风,而自己则孤独地倚靠在高城之上,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壮阔的景象。颔联“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不舍,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这种情感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表达出来。
颈联“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珍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尾联“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则转向对时局的关注,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兵荒马乱,诗人深夜悲歌,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元好问作为一个文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一元之气天得清,推为覆帱万物生。
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揫敛万物成。
清白为德盖如此,我公何独取于水。
水生于天落于秋,妙与万物为终始。
公家清白世所无,俸馀仅有数卷书。
归与宴坐故溪上,此心洞与溪水俱。
取譬于水公之迹,胸中公固有虚室。
清白一自虚中出,清至表表白画画。
上少能容下多嫉,更居以浊守以黑,始与造化相出入。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集英对罢燕闻喜,红迎紫送馀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高庙中兴初十年,大参内制馀百篇。
心声之发动夷夏,手泽所存传子孙。
得其传者孙之嫡,参自道根至枝叶。
一元生二二生三,万特取千千取百。
诗书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笔纵横。
公先闻道非后进,我后获仁岂先生。
知津问津盖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玉虽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来有师承,博约之外无宗旨。
风行水上旧为文,雷在地中新复理。
福建人才古邹鲁,文章师匠道宗主。
馀子姑作寻常看,此公仅能一二数。
太学颉颃赋争衡,凌云之气掷地声。
鲲鹏谁碍天南去,麒麟犹落地上行。
南昌倾盖恨不早,西昌扣门喜欲倒。
风雨那容酒绝交,江山不许诗在告。
宦途同调能几人,相逢莫厌情相亲。
言下甘心听苦口,镜中白发催青春。